[发明专利]复配协同型A、B类水系灭火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02121.0 申请日: 2011-07-19
公开(公告)号: CN102319499A 公开(公告)日: 2012-01-18
发明(设计)人: 潘功配;陈昕;李燕;朱顺官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62D1/06 分类号: A62D1/06;A62D1/00
代理公司: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代理人: 朱显国
地址: 210094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协同 水系 灭火剂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扑救A、B类火灾的水系灭火剂;具体的说,是一种通过在水中添加各种功能组分所形成的复配水溶液型灭火剂。

背景技术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不仅毁坏物质财产,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并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还直接或间接危害生命。因此,防止火灾的发生,以及在火灾发生后迅速高效地扑灭火情,是生活生产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火灾的燃烧反应是有焰燃烧反应,灭火的过程就是破坏有焰燃烧反应的形成条件、使有焰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因此,灭火的基本原理可归纳为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等四个方面。⑴冷却;冷却即通过灭火剂的吸热效应而吸收火焰释放的热量,使燃烧表面的温度降至燃点以下,阻止可燃物继续热分解,达到灭火的目的。⑵窒息;窒息即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不燃气体冲淡稀释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燃烧物周围的氧气浓度,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⑶隔离;隔离即把正在燃烧的物质及未燃烧的可燃物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物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的方法;对于难以移动的可燃物,则可以通过在可燃物的燃烧表面形成致密阻燃覆盖层,隔离阻挡热量和氧气的渗透,达到灭火效果。⑷化学抑制;化学抑制即通过灭火剂的游离基清除效应而使火焰熄灭的方法:灭火剂与燃烧链式反应分解出来的中间体自由基发生反应,使燃烧的游离基增殖反应终止,链式反应中断,燃烧不能持续进行。

现有的灭火剂专利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灭火时间长,产生的有毒烟气多,人员的非热烧烤性伤亡率增加。

2、灭火后易复燃,可燃物在暂时扑灭明火后重新燃烧将形成二次火灾,并极可能造成火场消防救火人员伤亡。

3、采用的抗冻剂大多是可燃性的有机物,且在灭火过程中,高温下是易燃的,有火灾隐患。

4、大量使用氟系表面活性剂,价格高,有环境毒害。我们的,多组分,功能协同,量少,效果高,成本低,环境毒害小。

此外,为改善灭火液的视觉效果,已有专利大多采用一些不易降解的染料作为着色剂,环境亲和性不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扑灭固体物质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及其制品的A类火灾,以及液体或可熔化固体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物质的B类火灾,并且具有抗复燃效能的水系灭火剂的配方组成。由于A、B类火灾涉及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很多场合,因此本灭火剂可用于家庭防灭火、城市建筑防灭火、油库与加油站防灭火、车辆舰船防灭火、森林草原防灭火、矿井防灭火以及人防建筑等密闭空间防灭火等领域。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复配协同型A、B类水系灭火剂,由灭火功能组分、抗复燃功能组分和应用功能组分按比例混合而成,具体组分如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各种灭火功能组分协同进行冷却、冲淡、覆盖隔离、阻断燃烧链窒息等作用而快速扑灭火灾燃烧反应;

(2)添加各种可以在可燃物表面形成耐高温阻燃覆盖层的功能组分,增强抗复燃性能,有毒烟气产生量少,人员逃生存活机会增加;

(3)大量使用无机抗冻剂,无燃烧隐患,添加了夜光剂,可以起到标示作用;

(4)本发明的灭火剂灭火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价格成本低、无毒无害无腐蚀性,可以同时扑救A类火灾与B类火灾,使用面广,可用于多种场合防灭火。并且,可以做到配方可调,根据具体的使用场合,还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复配协同型A、B类水系灭火剂,通过各种灭火功能组分协同进行的吸热冷却、冲淡窒息、隔离覆盖、抑制阻断燃烧链等作用而快速扑灭固体物质如木材、棉、毛、麻、纸张及其制品的A类火灾,以及液体或可熔化固体,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物质的B类火灾,并通过各种抗复燃功能组分在可燃物表面形成耐高温隔热阻燃覆盖层而起到抗复燃效能。

由于A、B类火灾涉及日常生活与生产活动的很多场合,因此本灭火剂可用于家庭防灭火、城市建筑防灭火、油库与加油站防灭火、车辆舰船防灭火、森林草原防灭火、矿井防灭火以及人防建筑类密闭空间防灭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2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