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线连接方法和接线端子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2355.5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1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尚德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H01R11/11;H01R4/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连接 方法 接线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线连接技术,特别是一种导线连接方法和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也称线耳或线鼻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装置,大量应用于电力设备、配电设备及其它与导电有关的设备中,如在配电盘、高压开关、低压开关、空气开关、避雷器等设备中通常通过接线端子将相关设备中的导线与其他导线连接。
现有的接线端子一般为带有固定孔的扁形耳子和中间为空心的线管构成,使用时将一根导线的端头插于线管中,用压线钳将线管压扁固紧导线,或者采用焊接的方法将接线端子与导线相连,然后通过螺柱等固定件将耳子固定于配电盘等设备上。因此导线与配电盘等设备连接过程中实际的接触部分只有耳子,导线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较小,如果螺柱未能紧固到位,可能导致导线虚接而产生过大电流,最终烧毁接线端子及设备,造成设备使用时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线连接方法和接线端子,以增大导线连接处的接触面积。
本发明提供的导线连接方法包括:
将第一导线的压接端从一塑性空心管一端管口插入,而后通过挤压该端管壁的变形来压紧插入的导线;
将第二导线的插接端从所述空心管的另一端管口插入,并与所述第一导线的压接端相互抵接导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包括:塑性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一端管口用于插入第一导线的压接端,通过挤压该端管壁的变形来压紧插入的导线;
所述空心管的另一端管口用于插入与该端管口相匹配的第二导线的插接端,并与所述第一导线的压接端相互抵接导通。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导线连接方法将导线连接,与采用现有的导线连接方法将导线连接后,导线之间连接处的接触部分只有耳子相比,增大了导线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了导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提高了导电性能,防止导线连接处电流过大而烧毁接线端子或设备,减小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接线端子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空心管; 2-缝隙; 3-紧固片;
4-螺孔; 5-第一端管口; 6-第二端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花费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线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操作步骤:
首先,将第一导线的压接端从一塑性空心管一端管口插入,而后通过挤压该端管壁的变形来压紧插入的导线。
可用专业压接钳进行压接以挤压该塑性空心管插入第一导线端的管壁,使管壁产生变形从而将插入的导线压紧固定在空心管内。制作该塑性空心管时,可采用铜或者铝等金属材质的材料制成,以使该空心管可产生塑性变形。
再次,将第二导线的插接端从空心管的另一端管口插入,并与第一导线的压接端相互抵接导通。
第二导线的插接端为可插拔端,可采用压接方法将该导线的一端进行压接后形成与该空心管的管口相匹配的形状和大小后形成插接端,以将该第二导线的插接端插入该空心管,第一导线的压接端与第二导线的插接端相互抵接导通后,两导线即相互连接,当需要断开两导线的连接时,将该第二导线的插接端拔出即可。
当第一导线的一端插入空心管压接后,从第一导线插入插接端的端面至空心管的另一端管口边缘的长度正好等于第二导线插接端的长度,该第二导线的插接端的大小和形状与插入的空心管的管口的大小和形状相匹配,当第二导线的插接端插入空心管的管口后,可使插接端插入空心管后与空心管管壁紧密接触,而不会脱落。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采用该导线连接方法将两导线相连后,两导线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为导线的压接端顶部截面与另一根导线的插接端顶部截面接触处的面积,与采用现有的连接方法将导线连接后,导线之间连接处的接触部分只有耳子相比,增大了导线连接处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了导线连接处的接触电阻,提高了导电性能,防止导线连接处电流过大而烧毁接线端子或设备,减小了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23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度乳化含油污水处理方法及其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降低水中硬度的电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