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空蚀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2524.5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1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鹏程;朱国俊;罗兴锜;卢金玲;郑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空蚀 离心泵 叶轮 优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抗空蚀离心泵叶轮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得到原始叶轮的周向XY平面上的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
步骤2、采用四点三次贝塞尔曲线分别对上述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进行参数化,以得到各骨线的四个控制点P0,P1,P2,P3在周向XY平面上的坐标,其中,控制点P0为首点,控制点P3为末点,控制点P1和P2为中间点;
步骤3、构建叶轮优化参数:
步骤3.1、构建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的挠度参数C1和C2:
连接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的控制点P0和P1,以及控制点P2和P3,延长直线P0P1和直线P2P3并交于Q点,令:则P1和P2点坐标满足:其中,c1∈[0,1],c2∈[0,1];
步骤3.2、依照步骤3.1得到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的挠度参数C3和C4,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的挠度参数C5和C6;
步骤3.3、定义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各自控制点P0和P3的变化量:
将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的控制点P0的柱坐标为(rs,θ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的控制点P0的柱坐标为(rm,θm),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的控制点P0的柱坐标为(rh,θh);定义各控制点P0的r坐标的优化变化量为Δrs,Δrm,Δrh,定义各控制点P0的θ的坐标变化量为Δθs,Δθm,Δθh;
所述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的控制点P3点均重合,且该P3点的柱坐标为(re,θe),定义该P3点的θ的坐标变化量为Δθe;
步骤4、构建变化后的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
步骤4.1、首先,固定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的P0,P3,Q三点坐标值不变,变化C1和C2的取值,根据得到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变化后的控制点P1和P2在周向XY平面上的坐标;
依照上述方法,变化C3和C4的取值,得到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变化后的控制点P1和P2在周向XY平面上的坐标;变化C5和C6的取值,得到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变化后的控制点P1和P2在周向XY平面上的坐标;
步骤4.2、变化Δrs,Δrm,Δrh的取值,以及Δθs,Δθm,Δθh的取值,分别得到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变化后的控制点P0的柱坐标值,根据柱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分别得到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变化后的控制点P0在周向XY平面上的坐标;
步骤4.3、变化Δθe的取值,分别得到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变化后的Gh的控制点P3点的柱坐标值,根据柱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得到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变化后的控制点P3点在周向XY平面上的坐标;
步骤4.4、根据变化后的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变化后的四个控制点P0,P1,P2,P3的坐标,构建得到在周向XY平面上的变化后的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
步骤5、将步骤4得到变化后的前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s、中间二维翼型骨线Gm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骨线Gh,按照翼型厚度分布规律进行加厚,分别得到变化后的前盖板二维翼型型线中间二维翼型型线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型线
步骤6、求得步骤5得到的变化后的前盖板二维翼型型线中间二维翼型型线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型线的多个点的柱坐标,再依据轮三维翼型的轴坐标在轴面投影图上的形成的z=f(r)函数,分别计算变化后的前盖板二维翼型型线中间二维翼型型线以及后盖板二维翼型型线各点的Z轴坐标,此时,得到变化后的前盖板三维翼型型线、中间三维翼型型线以及后盖板三维翼型型线;
步骤7、将步骤6得到的变化后的前盖板三维翼型型线、中间三维翼型型线以及后盖板三维翼型型线,输入到几何造型软件中,形成变化后的叶轮三维形状;
步骤8、将步骤7得到的变化后的叶轮三维形状进行单流道网格划分,并进行水利性能测算,将测算得到的性能数据在全三维CFD软件中,生成全三维CFD粘性计算结果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
步骤9、以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II遗传算法为优化工具,选取多组变化参数C1,C2,C3,C4,C5,C6,Δrs,Δrm,Δrh,Δθs,Δθm,Δθh,Δθe,并重复步骤4至步骤8,得到对应的多个变化后的叶轮的水利性能参数,以叶轮叶片的效率和叶轮叶片上的最低静压值作为优化目标,对离心泵叶轮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选取水利性能最佳的一组叶轮参数作为优化后的叶轮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25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菇房空气调节装置
- 下一篇:菜板成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