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外音乐门铃响应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2583.2 | 申请日: | 2011-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9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杨艾琳;刘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H03K17/9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音乐 门铃 响应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家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音乐门铃响应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门铃的使用早已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此外,随着红外感应技术的迅速崛起,通过红外感应的数字家庭电器也正在迅速崛起和发展。这不仅增加了用户同客人之间的沟通,也增加了用户的方便,同时也为数字家庭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而为门铃的使用功能提供了很好的过渡基础。
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利用红外感应器件的飞触摸式门铃,并开始受人们重视。触摸式音乐门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服务和便利,但目前触摸式音乐门铃仍然受到很多问题的困扰。触摸式音乐门铃通常都需要直接碰触才能响应,也就是说,它经常踩用按键的方式来组件,这样一来,人们经常会触碰按键,容易导致按键坏死不能工作。其次,触发式音乐门铃经常一旦受按键即可发出信号触犯,音乐芯片即刻工作,但一人多次触发按键时,可听到门铃连续不断的重启声音,造成的耳朵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红外音乐门铃响应的方法及装置,能够避免按键损坏及门铃失灵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音乐门铃响应的方法,包括:
1)当有人拜访时,门外发出人体红外线,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接收该信号,对门外来人的情况进行处理;
2)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对当前的状态进行感应分析,并将该信息信号发到反相器;
3)反相器根据接收到的信息信号,对接收到的信息信号进行处理,输出相反信号并发送到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4)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接收到该信号时,芯片触动开始工作,输出高电平信号,并将其发送到音乐芯片模块;
5)音乐芯片模块接收到信号时,芯片触动工作,发出响声提醒有人来访。
可选的,所述人体红外线为当前相关工作芯片的触发信号。
可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工作步骤包括:
1)热释红外传感器由高热电系数的咕钛酸铅系陶瓷以及碳酸锂,硫酸三甘钛配合滤光镜片窗口进行感应测量;
2)门外来人的时候,根据菲涅尔透镜利用透镜的特殊光学原理,以非接触的形式检验出物体放射出来的红外线能量变化,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可选的,步骤4)中的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工作步骤包括:
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输入脚反接收相器的输出信号,芯片进入暂稳态;
同时电源通过电阻对电容充电,当电容上的电压冲至电源电压的2/3时,电路又翻转,暂稳态结束,输出低电平。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音乐门铃响应装置:
包括具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感应的音乐芯片,此外还包括:
用于电信号特征量改变的反相器;
用于将信号特征量转化为方波输出的单稳态多谐振荡器;
用于将方波作为触发源的音乐芯片;
用于将音乐芯片发声输出能被大家听到的喇叭扩音器。
可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单稳态多谐振荡器,以及音乐芯片需同5V电源相连。
可选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感应输出信号经反相器反向,输出经单稳态多谐振荡器整波输出触发信号让音乐芯片工作,音乐信号经放大器放大推动喇叭扩音。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电路较为容易实现,简单可靠,实用有趣。克服了以往按钮门铃易失灵或者损坏的情况;
2)经济实惠,电路设计简单,使用器材常用便宜,符合大部分家庭的适用标准;
3)体积小,方便携带,安装。
4)灵敏度高,响应及时;
5)对于户主提供巨大的方便;
6)损耗低,整个装置供电电源只需5v,不能超过9v,安装过程安全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工作流程示意框图;
图3是本发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4是本发明反相器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5是本发明单稳态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6是本发明音乐芯片的工作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25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