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罐动态测试试验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2742.9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8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竹林;于明进;周长峰;戴汝泉;邱绪云;张亮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L5/00 | 分类号: | G01L5/00;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态 测试 试验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态测试试验台,尤其涉及一种液罐动态测试试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各种液态物质需求的不断增加,液体运输需求量急剧增加,在每年公路运输2亿吨危险货物中,仅易燃易爆油类就达1亿吨,现有的11.64万辆危险品公路运输车辆中液体运输车占60%。另外,还有数量更大的非危险品液体运输车,而且预计我国液体运输车在后续几年中以年增长15%的速度快速发展。这些液体运输车辆在高速转向及紧急制动等极限工况以及晃动液体对罐体的冲击是造成液体运输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和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液体对罐体的冲击力及其运动形态的研究还没有成熟的理论分析和计算方法,造成在罐体设计过程中往往取较大的壁厚来保证安全性,这样的设计方法难以实现整车的轻量化,造成车辆自重大、油耗高、制动安全性差。目前还没有研究液罐的动态测试试验台,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液罐动态测试试验台来研究液体运输车在行驶过程中液体对罐体的冲击力和液体运动形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液罐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液罐动态测试试验台,能够模拟车辆行驶工况,研究液体对罐体的冲击力和液体的运动形态,为罐体的设计提供更为科学的试验数据。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一种液罐动态测试试验台,由纵向导轨、纵向绳索、前摄像机、罐体、后端压力测试单元、纵向马达、滑板、转盘、横向导轨、后左液压缸、后右液压缸、旋转马达、前左液压缸、横向马达、前右液压缸、横向绳索、前端压力测试单元、后摄像机、钢球支架组件、轴承及工控机组成,纵向导轨固定安装在地面上,纵向绳索环形安装在纵向导轨两端的滑套上,横向导轨安装在纵向导轨上,纵向马达安装在地面上,纵向马达拉动纵向绳索环形转动从而牵引横向导轨在纵向导轨上纵向移动,横向绳索环形安装在横向导轨两端的滑套上,滑板安装在横向导轨上,横向马达拉动横向绳索环形转动从而牵引滑板在横向导轨上横向移动,滑板上的套筒通过轴承与转盘联接,滑板和转盘之间安装有钢球支架组件,旋转马达固定安装在转盘上,旋转马达的驱动轴穿过滑板上的套筒与滑板键联接,后左液压缸、后右液压缸、前左液压缸和前右液压缸的底座均固定安装在转盘上,后左液压缸、后右液压缸、前左液压缸和前右液压缸伸出杆顶端均与罐体底部球铰接,罐体前端部安装有前端压力测试单元,罐体后端部安装有后端压力测试单元,罐体的顶部安装有前摄像机和后摄像机,前摄像机、后摄像机、后端压力测试单元、前端压力测试单元、后左液压缸、后右液压缸、前左液压缸、前右液压缸、纵向马达、横向马达和旋转马达均与工控机电连接。
上述的纵向马达、横向马达和旋转马达均带有角速度传感器。
上述的后左液压缸、后右液压缸、前左液压缸和前右液压缸均带有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液罐动态测试试验台能够模拟液罐车的运动工况,能够实现单一工况模拟和联合工况模拟,能够模拟路面不平对罐体的冲击,方便测试罐体在车辆各种运动工况下的受力,便于根据录制的图像分析液体的运动特点,为罐车的轻量化设计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和分析数据,提高罐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试验台具有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模拟车辆行驶工况多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转盘和滑板连接示意图。
图7为电联接示意图。
图中:1-纵向导轨,2-纵向绳索,3-前摄像机,4-罐体,5-后端压力测试单元,6-纵向马达,7-滑板,8-转盘,9-横向导轨,10-后左液压缸,11-后右液压缸,12-旋转马达,13-前左液压缸,14-横向马达,15-前右液压缸,16-横向绳索,17-前端压力测试单元,18-后摄像机,19-钢球支架组件,20-轴承,21-工控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交通学院,未经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27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物体识别装置以及物体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LED调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