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整误块率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3602.3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3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朱志球;高卓;刘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W28/04;H04W2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刘松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整 误块率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涉及调整误块率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衰落信道时变的特点,短时期内快衰落可以达到十几甚至几十dB,使整个无线通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为解决该问题,并且综合考虑系统的吞吐量和可靠性,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引入了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AMC,Adaptive Modulation Coding),其基本原理是根据信道的瞬时状态信息自适应地改变调制编码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从而在不同的信道状态下获得最佳的吞吐量。在目前的AMC方案中,大多是根据系统仿真或网络规划或优化经验设定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初始误块率(BLER,block error ratio),然后依据UE(User’s Equipment,用户设备)在当前信道条件下,为达到该UE的初始BLER要求而能够支持的频谱效率来自适应的选择MCS等级。
现有技术中目标初始BLER是固定不变的。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这种AMC机制中,由于接收端信道状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依据UE的反馈或基站测量得到的信道信息和设定的目标初始BLER来选择的MCS等级并不能完全与进行数据传输时的信道状况相匹配,因此,会出现实际进行数据接收时接收端的初始误块率并不完全等于设定的目标初始BLER的情况。若仍然根据目标初始BLER来选择MCS等级,则选择的MCS等级与当前信道状况不匹配,将影响数据传输质量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误块率的方法及装置,用于实现对初始误块率的调整,进而提高调制编码方式调节的准确度。
一种调整误块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用户当前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指标;
根据确定的QoS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目标初始误块率BLER,若是,则进行调整,否则保持当前目标初始BLER不变。
一种用于调整误块率的装置,包括:
测量模块,用于确定用户当前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指标;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QoS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目标初始误块率BLER,若是,则进行调整,否则保持当前目标初始BLER不变。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目标初始BLER,来较准确的选择MCS等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质量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整误块率的主要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空口时延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空口丢包率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初始BLER的初始化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调整目标初始BLER,来较准确的选择MCS等级,从而提高数据传输质量或效率。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调整误块率的主要方法流程如下:
步骤101:确定用户当前业务的服务质量(QoS)指标。
步骤102:根据确定的QoS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调整目标初始误块率BLER,若是,则进行调整,否则保持当前目标初始BLER不变。
本实施例中QoS指标包括很多因素,如包括空口丢包率和空口时延。空口丢包率和空口时延可以取瞬时值,或者取平均值(或平滑值)。下面首先介绍确定用户当前业务的空口丢包率和空口时延的过程。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确定空口时延的方法流程如下:
设定统计时间窗为T1,以数据无线承载为单位统计一段时间内空口的实际传输时延上边界,并计算其平均时延。
步骤201:统计T1时长内实际空口传输时延。较佳的,从距离当前时刻的T1时长开始统计。对于正确接收的数据包,发端RLC(无线链路控制)层到收端RLC层的时延即为实际的空口传输时延;对于发端超时的数据包,其空口时延按照空口最大允许时延统计;对于接收端超时的数据包,按照其实际的空口时延进行统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36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