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等水准点上桥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4124.8 | 申请日: | 2011-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8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胜;张宏斌;阮仁义;刘帅帅;刘晓东;李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4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等 水准 点上桥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程测量方法,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确定高墩高程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各项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速度突飞猛进,工程中高墩身普遍出现,高墩身的测量难题随之而来,水准测量精度对于现场高程施工质量来说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于高墩身水准测量的方法包括:使用普通全站仪、GPS直接测取或使用长卷尺直接测取,这类测量方式的测量精度已不能满足施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确定高墩高程的二等水准点上桥测量方法,以使测量过程更加便捷、测量精度更高,以满足施工要求。
本发明二等水准点上桥测量方法的特点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a、分别设置线下水准点和桥上水准点
在第一被测桥墩的下部、位于第一被测桥墩的侧部位置处设置第一线下水准点C1;在第一被测桥墩的上方、处在与所述第一线下水准点C1相对应位置处的梁体固定支座端挡砟墙上设置第一桥上水准点D1;
在第二被测桥墩的下部、位于第二被测桥墩的侧部位置处设置第二线下水准点C2;在第二被测桥墩的上方、处在与所述第二线下水准点C2相对应位置处的梁体固定支座端挡砟墙上设置第二桥上水准点D2;
b、利用分处在不同位置上的已知的高程控制点A和已知的高程控制点B,以附合水准线路往返测量模式分别获得:
高程控制点A与第一线下水准点C1之间的高差hA1;
高程控制点A与第二线下水准点C2之间的高差hA2;
高程控制点B与第一线下水准点C1之间的高差hB1;
高程控制点B与第二线下水准点C2之间的高差hB2;
c、测量线下水准点与桥上水准点之间的高差
利用全站仪测量得到:第一线下水准点C1与全站仪的视准中心的高差h11
第一桥上水准点D1与全站仪的视准中心的高差h12
第二线下水准点C2与全站仪的视准中心的高差h21
第二桥上水准点D2与全站仪的视准中心的高差h22
则第一线下水准点C1与第一桥上水准点D1之间的高差h1为:h1=h11+h12
第二线下水准点C2与第二桥上水准点D2之间的高差h2为:h2=h21+h22
d、以电子水准仪测量第一桥上水准点D1和第二桥上水准点D2之间的高差h3
e、利用以下数据,根据平差计算分别得到第一桥上水准点D1和第二桥上水准点D2的高程:
已知的高程控制点A和高程控制点B的高程、
高程控制点A与第一线下水准点C1之间的高差hA1、
高程控制点A与第二线下水准点C2之间的高差hA2、
高程控制点B与第一线下水准点C1之间的高差hB1、
高程控制点B与第二线下水准点C2之间的高差hB2、
第一线下水准点C1与第一桥上水准点D1之间的高差h1、
第二线下水准点C2与第二桥上水准点D2之间的高差h2、
第一桥上水准点D1和第二桥上水准点D2之间的高差h3。
所述第一被测桥墩和第二被测桥墩相距150-250米。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中,线上水准与线下水准独立测量,桥上水准点与线下水准点间采用三角高程测量,平差中三条水准线路互相检核,使测量模式更加合理,使得高墩高程测量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2、相对已有技术中的光电三角高程传递方法只能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本发明采用智能全站仪不量仪器高的三角高程中视测量方法进行高程传递,对已有的三角高程传递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得精度满足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
3、本发明拓宽了二等水准测量范围,使得复杂工程中高精度高程控制成为可能。
4、相较已有方法,本发明方法操作便捷明了,现场更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线下水准测量及桥上水准测量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线下水准点与桥上水准点高差测量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被测桥墩;2第二被测桥墩;3挡砟墙;4全站仪。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的二等水准点上桥测量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1、分别设置线下水准点和桥上水准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41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通道振动信号的盲源分离方法
- 下一篇:改进的清洁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