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阿魏种子提取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110204152.X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5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瑾;斯建勇;曹丽;朱军;王月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23 | 分类号: | A61K36/23;A61P35/00;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0002 新疆***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阿魏 种子 提取物 制备 肿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阿魏种子提取物抗肿瘤活性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保健食品、药品方面的用途。
技术背景
据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度报道,1996年全球58亿人口中因癌症死亡的有630万人,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2%,其中近60%为肺癌、胃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口腔癌、肝癌、宫颈癌及食管癌,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大死因。从1996年以来全球每年新确诊的肿瘤患者均在1030万以上,到1999年底全球肿瘤患者总数已逾4000万人。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道,世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比1990年上升了22%,今后20年还将上升大约50%。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肿瘤药物,有着现实意义。
阿魏为伞形科(Umbelliferae)阿魏属植物,是我国人民应用历史悠久的中药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收载的阿魏为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gensis K.M.Shen的树脂[1]。阿魏属植物所分泌的具有特殊葱蒜样臭味的油胶树脂,具有截疟、止痢、解毒、除臭、杀虫、消积、祛痰、疏风等作用,在维吾尔、哈萨克等民间常用于治疗肉食积滞、瘀血痞块、虫积腹痛等症、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对阿魏的研究国外较多,近年来由于发现其中具有植物雌激素活性成分和抗癌物质而倍受人们关注[2]。种子作为植物中含油较多的部位,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本发明涉及了具有肿瘤作用的阿魏种子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具有抗肿瘤产品中的应用,填补了阿魏在这一领域应用的空白。
发明内容
1.本发明阿魏种子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1)水蒸气蒸馏法:称取阿魏种子g,粉碎,加入到蒸馏瓶中,加入水8-12倍量,安装挥发油提取器,水蒸气蒸馏3-5小时,从挥发油提取器重中将含水的挥发油分液漏斗中,分出回复一部分,放入-10~-15℃冰箱中冷冻过夜,取水除冰得到浅黄色挥发油,得率%。
(2)称取阿魏种子,粉碎,置于5L超临界萃取釜中。开启萃取釜和分离釜加温装置,待达到设定温度后打开压缩泵,使萃取釜压力保持为20.0MPa,温度为50℃,以40kg/h的CO2流速循环萃取。分离釜压力和温度分别为10.0MPa和30℃,循环萃取3小时,得到黄色油状物,有特殊香味,提取率为%。
(3)取新疆阿魏种子50g用8倍量的石油醚(30-60℃)浸提三次,每次12小时,减压浓缩得黄色挥发油.
2.本发明的阿魏种子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所得阿魏提取物经GC-MS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所得质谱图经计算机质谱数据库检索确定了阿魏种子提取物中部分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条件:石英毛细管柱Varian VF-5MSCP8944,30m×0.25mm,膜厚0.25μm。升温程序:从60℃开始,以5℃/min升到250℃,再以15℃/min升到280℃,载气为He,柱流量1.0mL/min,进样口温度270℃。质谱条件:EI电源;电离电压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30~550aum;进样量1μl,分流比:22∶1。分析鉴定结构表明,阿魏种子提取物主要化学成分为等,总含量占全油的。
经实验证明,新疆阿魏种子提取物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对结肠腺癌细胞CACO2、人宫颈癌细胞HeLa及肝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生长作用。。因此,新疆阿魏种子提取物可应用于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制备出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各种形式的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新疆阿魏种子提取物抗人宫颈癌细胞HeLa作用
1.1细胞株:人宫颈癌细胞HeLa由本研究所常规液氮保存。
1.2样品为挥发油,1号:新疆阿魏种子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2号:阜康阿魏种子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3号:羊食阿魏种子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号:新疆阿魏种子提取物(石油醚(30-60)提取)。
1.3体外抑瘤活性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未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民族药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41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