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离合器的扭矩传递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5075.X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1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04 |
发明(设计)人: | D.L.罗比内特;V.M.罗斯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47/06 | 分类号: | F16H47/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桢;杨楷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离合器 扭矩 传递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扭矩传递组件,尤其涉及包括变矩器和多个离合器的扭矩传递组件。
背景技术
这一部分的内容仅仅是提供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并可构成或不构成现有技术。
自动变速器通过有选择地致动一个或多个制动器或离合器来提供多个前进档或传动比和倒档或传动比。双离合器变速器具有两个输入轴,每个输入轴都提供一组可用传动比。两个输入轴中的每个都通过离合器的使用而有选择地联接至发动机。典型的离合器为包括在变速器壳体内部或与变速器分隔开的高滑移容量摩擦起动装置。这些高滑移容量摩擦起动装置具有不利的性能特性,例如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的低劣扭矩隔离、传动系引发的振动、由于低发动机扭矩在起动时的低劣传动规格、车辆起动期间来自摩擦装置的旋转粘滑的振动、以及低劣散热特性。另外,这些高滑移容量摩擦起动装置可能需要高容量摩擦材料和具有卓越摩擦特性的润滑油。因此,需要一种提供有益操作模式的新型改进式扭矩传递组件,以改善车辆起动特性,同时避免不利的特性。
发明内容
扭矩传递组件布置在动力源与车辆变速器之间,包括环状壳体、液力联轴器的泵构件、液力联轴器的涡轮构件、锁止离合器、第一轴、第一可选择离合器、第二轴和第二可选择离合器。所述涡轮构件与所述泵构件相对,并且所述锁止离合器在所述泵构件与所述涡轮构件之间有选择地接合。所述第一可选择离合器在所述涡轮构件与所述第一轴之间有选择地接合。所述第二可选择离合器在所述涡轮构件与所述第二轴之间有选择地接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例中,所述壳体限定一空腔,并且所述所述涡轮构件、所述锁止离合器、所述第一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可选择离合器、及所述第二可选择离合器每个都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空腔中。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例中,所述第一轴为车辆变速器的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轴为所述车辆变速器的第二输入轴。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例中,扭矩传递组件还包括定子构件、单向离合器、和固定轴。所述单向离合器连接在所述定子构件与所述固定轴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定子构件布置在所述泵构件与所述涡轮构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例中,扭矩传递组件还包括第一流体回路、第二流体回路、及第三流体回路。所述第一流体回路与所述第一可选择离合器的致动构件液压连通,所述第二流体回路与所述第二可选择离合器的致动构件液压连通,所述第三流体回路与所述锁止离合器的致动构件液压连通。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例中,所述第一轴限定了与液压流体源流体连通的孔。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例中,所述第一可选择离合器和所述第二可选择离合器为包括多个第一摩擦元件的多盘离合器,所述多个第一摩擦元件与所述涡轮构件可旋转地联接,并与多个第二摩擦元件交错,所述多个第二摩擦元件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之一可旋转地联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例中,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同心。
在本发明的再一实例中,所述锁止离合器包括弹簧隔振器。
本发明提供下列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1:布置在动力源与车辆变速器之间的一种扭矩传递组件,所述扭矩传递组件包括:
环形壳体;
液力联轴器的泵构件;
所述液力联轴器的涡轮构件,其中所述涡轮构件与所述泵构件相对;
在所述泵构件与所述涡轮构件之间有选择地接合的锁止离合器;
第一轴;
在所述涡轮构件与所述第一轴之间有选择地接合的第一可选择离合器;
第二轴;以及
在所述涡轮构件与所述第二轴之间有选择地接合的第二可选择离合器。
技术方案2:如技术方案1的扭矩传递组件,其中所述壳体限定一空腔,并且其中所述涡轮构件、所述锁止离合器、所述第一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轴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可选择离合器、及所述第二可选择离合器每个都布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空腔中。
技术方案3:如技术方案2的扭矩传递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轴为车辆变速器的第一输入轴,所述第二轴为所述车辆变速器的第二输入轴。
技术方案4:如技术方案1的扭矩传递组件,还包括定子构件、单向离合器、和固定轴,其中所述单向离合器连接在所述定子构件与所述固定轴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定子构件布置在所述泵构件与所述涡轮构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50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特异性肽
- 下一篇:镁合金制品表面的耐腐蚀性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