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车前照灯灯箱和机车在审
申请号: | 201110205613.5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7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崔启超;郭文芳;曾慧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9/00 | 分类号: | B61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037038***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前照灯 灯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车结构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机车前照灯灯箱和机车。
背景技术
机车前照灯又名机车头灯或机车大灯,是机车夜间行车照明时的主要光源,是机车夜间行车的安全保障。
并且,机车前照灯是一个易损易耗件,为保证行车安全,机车前照灯检修维护的频率非常高,需要经常对前照灯进行检修。
现有机车的前照灯通常直接安装司机室顶部与机车车顶之间的空间里,并位于机车车顶前端的正中央,在司机室内顶部设置前照灯的相应位置开设一检修门,当需要对前照灯进行检修或更换时,打开检修门以进行检修或更换作业,但是,由于司机室内顶部还设置有风扇、照明灯等,并布置有机车的其他线路,因此,开设检修门的空间非常有限,由于检修门的开口较小,给前照灯的检修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车前照灯灯箱和机车,以方便对机车前照灯的检修。
本发明提供的机车前照灯灯箱,包括:
灯箱箱体,所述灯箱箱体中至少固定有一个机车的前照灯,所述灯箱箱体的前壁面设置有用于透过前照灯灯光的透光区域;
箱盖,扣设在所述灯箱箱体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机车,包括司机室,所述司机室顶部与机车车顶之间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机车前照灯灯箱的安装空间,且所述安装空间位于机车车顶前端的正中央,本发明提供的机车前照灯灯箱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内并固定于机车车顶上。
本发明提供的机车前照灯灯箱和机车,该机车前照灯灯箱独立于钢结构的司机室设置,可单独安装或拆除,灯箱内固定有机车的前照灯,当需要对前照灯进行检修时,可登上机车顶部,打开箱盖进行作业。由于机车顶部空间较大,并且打开箱盖后,可露出整个前照灯的安装空间,与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司机室内的开口较小检修门对前照灯进行维修作业相比,检修的空间较大,因此方便作业人员对前照灯进行检修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机车前照灯灯箱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机车前照灯灯箱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机车部分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机车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机车的前照灯灯箱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机车前照灯灯箱包括灯箱箱体1、箱盖2和前照灯3。
灯箱箱体1中至少固定有一个机车的前照灯3,灯箱箱体1的前壁面设置有用于透过前照灯灯光的透光区域4,箱盖2扣设在灯箱箱体1上。
灯箱箱体和箱盖可采用金属或其他材质制成,箱盖扣设在灯箱箱体上,为更加牢固的将箱盖扣设在灯箱箱体上,可进一步的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等将箱盖与灯箱箱体的边缘相连接。
机车的前照灯固定于灯箱箱体内,通常前照灯上设置有用于将其固定安装的安装孔或者连接部件,可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将前照灯上设置的安装孔或连接部件与灯箱箱体固定连接,以将前照灯固定于灯座主体内,或采用其他方式将前照灯固定于灯箱箱体内,不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方式。
灯箱箱体的前壁面设置透光区域,以使前照灯的灯光透过并照射于机车前方,为机车行车提供照明。该透光区域可以是在灯箱箱体的前方壁面上开设的透光孔,并且为避免其他异物进入箱体内以对设置于灯箱内的前照灯起到保护作用,可通过玻璃或透光性较好的塑料密封透光孔,前照灯灯光可透过玻璃或塑料为机车提供照明。
固定于灯箱箱体内的前照灯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通常设置一个或两个前照灯,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优选的是,在灯箱箱体内设置有两个前照灯,当其中一个损坏后,另一个仍可独立工作,为机车行车提供照明。过多的前照灯设置也会带来不必要的材料和电能消耗。
前照灯的功率和工作电压等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相应的灯,例如,可选用额定电压为直流24V,额定功率为200W,弱光功率为小于等于240W的灯作为前照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56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海水淡化的分离膜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增加SCR催化剂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