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团簇状纤维气动搅拌分散、成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06746.4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0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董升顺;戴宏亮;蒋建云;汤青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3/02 | 分类号: | B01F13/02;B01F13/00;B01F3/18;B01F1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119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团簇状 纤维 气动 搅拌 分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搅拌分散、成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团簇状纤维 气动搅拌分散、成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汽车内饰常用的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板材(Glass mat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s),简称GMT板材。无论是湿法和干法 工艺,该类板材中的纤维取向明显,导致湿法工艺复合板材纤维的纵横 向强度比值均大于1∶2.2,干法工艺复合板材纤维的纵横向强度比值均 大于1∶1.5,且干法工艺中的梳理针刺纤维基毡均匀性较差,不匀率均 在4%~7%,由于纵横向强度的差异,目前对高拉伸饰件仍然是靠增加材 料单位面积克重来实现,轻质的减料效果不显著;另由于湿法工艺的基 毡是通过改进了的造纸工艺制造,它用泡沫代替传统淤浆中的水,通常 淤浆起着携带纤维及将矿物填料形成纤维基毡,因而该工艺设备投入较 大、能耗高、工业废水处理困难;干法工艺的基毡是通过非制造工艺的 梳理针刺工艺制造的,因而生产工序较多,基毡的质量受工序影响较大, 生产中各工序易产生粉尘,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及环境的污染。
其他工艺制备方法例如:2010年03月08日申请的名称为“一种玻 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板材的生产方法”(申请专利号:201010118786.9, 公开公告号:CN101792552A,公开公告日期:2010.08.04)的专利技术。 该发明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板材的生产方法,生产工艺流程 包括:玻璃纤维放卷及分纱、玻璃纤维浸润、动态粉末粘附、分切气流 混合、烘烤复合定型,其特征在于无捻玻璃纤维经过放卷分纱后,分纱 后的玻璃纤维束及玻纤单丝通过浸润、动态粉末粘附,经干燥处理后切 断,玻璃纤维束及玻纤单丝与聚丙烯(PP)粉混合气流通过气流混合室完 成均匀地混合,混合物料再进入气流偏转分散室,使混合物料在旋转气 流的分切作用下得到分散,均匀地散落于下部的传送带上形成无序紊乱 的基毡。由于该工艺中玻纤分散均匀后形成玻纤束,形成的玻纤单丝很 少,因而玻纤束及单丝包附PP后在旋转气流的分切作用下不能得到充 分分散,导致板材中空隙率较大,板材表面平整度较差,板材中PP粉 末含量比例无法降低,板材成本较高。
2001年05月22日申请的名称为“搅拌-喷动流化床及其在制备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申请专利号:01112947.6,公开公告号: CN1327905A,公开公告日期:2001.12.26)的专利技术。该发明提供了 一种搅拌-喷动流化床及其在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其生产 工艺流程采用一个搅拌-喷动流化床,将空气作为流化介质,在流化床 中通过流化和搅拌实现聚合物基体与纤维的充分混合,并将纤维束分散 为吸附聚合物基体的单丝,以达到玻纤丝与基体界面的充分浸润,通过 扩口分离器形成基毡。该工艺中玻纤分散后均形成玻纤束,形成的玻纤 单丝很少,玻璃纤维的长度为4~20mm,玻璃纤维与基体混合物中玻璃 纤维束的质量为30~40%,PP粉的含量为70~40%,板材的密度较大, 但该工艺板材仅能用于汽车内饰的半结构材料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长切的纤维束得到充分 的分散形成团簇状纤维,提高纤维与混合粉末粘附的均匀效果,降低基 毡中混合粉末的含量,改善基毡中纤维的取向及纤网结构,同时通过调 整每组纤维与混合粉末的比例,提高了复合板材的膨化率,降低密度, 增加了复合板材的强度质量的团簇状纤维气动搅拌分散、成网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亚太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6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