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6875.3 | 申请日: | 2011-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2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冯力;杨国宇;刘永刚;袁静波;唐宗巍;郭世卫;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世林(漯河)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226 | 分类号: | F16K1/226;F16K41/02;F16K1/42;F16K1/36;F16K31/44 |
代理公司: | 郑州科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02 | 代理人: | 张欣棠 |
地址: | 462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连杆 切断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冶炼应用的切断阀,尤其是一种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
背景技术
炼铁高炉热风炉系统中,在煤气、空气、烟气管道应用大量的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高炉冶炼对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的密封要求尤为严格,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如果密封不严会发生气体泄漏、易造成爆炸及人身伤亡重大事故的发生。现有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存在两大弊病:一是现有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的蝶板密封面和阀座密封面均为平面结构,工作中蝶板承压后密封面会产生翘曲,导致密封面接触不良,影响密封效果,蝶板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间容易出现泄漏,即通常所说的内漏现象;二是现有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阀杆两端的密封为单式密封结构,易出现外漏,即阀门内的气体沿着阀杆两端泄漏到阀门以外的空气中去。由于现有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存在内漏和外漏现象,经常导致高炉休风停产,严重影响切断蝶阀正常操作,致使高炉冶炼无法进行正常作业。为此,开发一种密封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可靠的切断蝶阀门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高炉炼铁系统现有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门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特此提供了一种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该阀门密封严密,易于开启,保证了正常冶炼操作,并且能适应高炉炼铁介质切断工况。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包括阀体、阀杆、蝶板、固定杆,阀体内设有贯通阀体的阀腔,阀体内壁设有环形阀座,阀杆安装在阀体上,蝶板与阀杆固定连接并绕阀杆在阀体阀腔内转动,由所述阀体的阀座和蝶板外沿之间的接触面构成密封结构;所述阀体两端内孔和阀杆之间设有填料压紧密封结构或蝶形弹簧填料预紧密封结构。
所述阀体内壁阀座的接触端面是经堆焊或喷焊马氏体型不锈钢或奥氏体型并加工磨削后形成的密封平面。
所述阀体内壁的阀座接触端面是该阀座端面的凹槽经堆焊或喷焊马氏体型不锈钢或奥氏体型并加工磨削后形成的密封平面。
所述蝶板为整体冲压的弧形带直边沿结构。
所述蝶板与所述阀座的相应接触端面,是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或马氏体型不锈钢堆焊或喷焊并加工磨削后所形成的密封内圆锥孔面。
所述蝶板与所述阀座的相应接触端面,是该蝶板相应端面的凹槽经选用奥氏体型不锈钢或马氏体型不锈钢堆焊或喷焊并加工磨削后所形成的密封内圆锥孔面。
所述蝶板密封面宽度为8mm,阀座密封面宽度为蝶板密封面宽度的2-3倍。
所述蝶板密封面硬度值与阀座密封面硬度值之比1:1.1至3。
所述填料压紧密封结构位于阀体和阀杆的两端,所述阀体两端内孔和阀杆之间依次装入轴套、润滑环、第一层组合填料、填料盒、第二层组合填料、填料压盖,所述填料压盖通过紧固件与填料盒连接,所述填料盒通过紧固件与阀体固定连接。
所述蝶形弹簧填料预紧密封结构置于阀体内孔和阀杆之间,在所述阀体内孔和阀杆之间依次装入轴套、润滑环、组合填料、压套和压板,在压套台阶上放置蝶形弹簧,采用紧固件将压板压紧蝶形弹簧,并将压板和阀体连接。
所述组合填料材质为柔性石墨加碳纤维,不仅有润滑功能、而且受热后会有一定量的膨胀,使密封更加可靠。
所述轴套为纳米电镀自润滑轴套,纳米电镀自润滑轴套性能优于普通自润滑轴套。
该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在所述阀体与连杆机构之间设有单杆式蝶板调节机构或双杆式蝶板调节机构。
所述单杆式蝶板调节机构,位于所述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的阀体与连杆机构中的单一固定杆连接处,所述阀体的内壁与固定杆连接处前后两边分别固定设置调节螺杆座,与所述调节螺杆座配合连接的调节螺杆的端部分别紧定在固定杆两侧面,构成该切断蝶阀的蝶板调节机构。
所述双杆式蝶板调节机构,位于所述高炉连杆式切断蝶阀的阀体与连杆机构中的双固定杆分别连接处,所述阀体的内壁与双固定杆分别连接处前后两边分别固定设置调节螺杆座,与所述调节螺杆座配合连接的调节螺杆的端部分别紧定在双固定杆两侧面,构成该切断蝶阀的蝶板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螺杆座的外端面与调节螺杆的螺纹连接处设置有防松螺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世林(漯河)冶金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世林(漯河)冶金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68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