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猪戊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8371.5 | 申请日: | 2009-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刘启文;李震;于瑞嵩;唐雪明;朱宏;谭芙蓉;吴萧;王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K14/08 | 分类号: | C07K14/08;G01N33/576;A61K39/29;A61P31/14;A61P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费开逵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猪 肝炎 病毒 抗原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4月1日,申请号为200910048702.6,发明名称为《猪戊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肝炎病毒抗原表位,尤其涉及一种猪戊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及其在体外检测和疫苗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一种经粪、口途径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该病毒会在人群引起暴发流行,主要侵害青壮年,对孕妇可造成20%的病死率。1986-1988年我国新疆南部地区因饮水污染导致戊型肝炎流行,共计发病119280例,死亡707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流行。近年来戊型肝炎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戊肝发病率2003年比2002年上升40.4%。因此,戊肝防控已列入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工作日程。
近年来研究发现,HEV可以感染猪、牛、羊、鼠和鸡等动物。其中,病毒在猪和鼠的抗体阳性率高于50%,由此推测动物是HEV传播的重要中间宿主。基因序列分析表明,从动物体内分离的戊型肝炎病毒与人的HEV有极高的基因同源性,并且已有人食用野猪肉和鹿肉而感染戊肝的报道,证明戊肝是一种可以通过食物传播的人畜共患疫病。葛胜祥等(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19(2),108-109)对我国20个省、市和自治区的120个养猪场的8626只成年猪进行了HEV血清学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感染阳性率为83.4%,其中最高省份为内蒙古(100%),最低为湖北(68%)。鉴于我国HEV居高不下的感染率,对猪戊肝病毒的表位进行研究,建立特异、有效的猪戊肝检测方法,研制安全、有效的猪戊肝疫苗,了解的流行发病规律,阻断该病由猪向人的传播,对于保证人民的健康安全意义重大。
国内第二军医大学的学者Qi(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 1995,5,55-66)分析了人HEV假定的开放阅读框ORF1、ORF2、ORF3的蛋白顺序,合成了7个肽,发现其中3个肽具有免疫原性,可用作HEV的诊断。美国学者Meng(Virology 2001,288,203-211)从人HEV ORF2中扩增出不同大小的交互重叠的重组肽段,发现其中的片段之一——pB166为中和表位,可用作HEV的疫苗开发及诊断。日本学者Niikura(Virology 2002,293,273-280)报道了人HEV-VLP的C末端11个氨基酸肽段具有免疫原性,能够诱导产生抗体。厦门大学的学者Zhang(Vaccine 2005,23,2881-2892)发现人HEV外壳蛋白394-606位肽段以二聚体的形式可与HEV人血清强烈反应,用作疫苗可抗猕猴的实验感染。印度学者Deshmukh(Vaccine 2007,25,4350-4360)报道表达的完整人HEV ORF2蛋白和ORF2内部458-607位肽段具有免疫原性,起到中和作用。可用作疫苗的开发。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猪HEV开放阅读框ORF1、ORF2和ORF3相关的蛋白表位的系统筛选报道。
虽然猪戊肝研究越来越得到全世界的重视,但目前国内外对猪戊肝的研究多限于局部区域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一些简单的动物感染试验。在猪戊肝防控研究方面尚有以下有待回答问题和技术瓶颈。目前还没有猪戊肝病毒的表位研究报道,市场上用于猪戊肝检测的试剂盒是用于人戊肝检测的试剂盒。虽然猪戊肝病毒与人戊肝病毒序列同源性很高,但是他们之间毕竟还是有些差别,用人的戊肝病毒表位来检测猪戊肝病毒导致检测的特异性(Speciality)不强,不能特异反映出猪戊肝流行规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戊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猪戊型肝炎体外检测的多肽。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猪戊型肝疫苗的多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83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