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相流体的饱和度解释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209177.9 申请日: 2011-07-25
公开(公告)号: CN102305062A 公开(公告)日: 2012-01-04
发明(设计)人: 李道伦;卢德唐;查文书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分类号: E21B47/00 分类号: E21B47/00;E21B47/06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逯长明
地址: 230026***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多相 流体 饱和度 解释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油藏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相流体的饱和度解释方法。

背景技术

油气井的井底瞬态压力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之一是进行井底压力的试井分析,而试井分析是认识油藏、进行油藏评价和生产动态监测的重要动态分析手段。

试井方法包括稳态试井和非稳态试井,目前多采用非稳态试井。非稳态试井又分为常规试井和现代试井。常规试井通常是在直角坐标或半对数坐标中画出实测的井底压力随时间变化的直线段,由该直线段的斜率可以反求地层的有关参数。现代试井是根据渗流理论算出给定参数下的井底无量纲压力对无量纲时间的曲线,称为理论图版,再将实测曲线与这些图版进行拟合,拟合的结果也就确定了该实测曲线所对应的油藏的参数。目前通过非稳态试井分析可以提供的资料有:(1)确定井底附近或两井之间的导压系数及岩石特性参数;(2)推算平均地层压力和井的产出能力;(3)判断井的特性参数、井筒体积、井筒污染程度以及改善措施的效果;(4)发现油层的边界类型,包括断层、供给边界等;(5)估算泄油区内的原油储量。上述非稳态试井方法无法对地层中多相流体的饱和度进行解释,流体的饱和度是指储层岩石孔隙中某种流体所占的体积百分数,它表示了孔隙空间为某种流体所占据的程度,岩石中由多相流体充满其孔隙,则这几相流体的饱和度之和为1。

目前已公开的多相流体饱和度解释方法包括自然电位法、微测井法、声波法、岩性密度法、中子法、中子寿命法、碳氧比法和过套管测电阻率法。但是采用上述各方法进行流体饱和度解释过程中,需要将油气井中的油管取出,再将专用检测设备放入井内,整个检测过程的作业费较高;采用上述各方法可解释的范围小,除过套管测电阻率法可以解释油气井十几米范围内的饱和度分布情况外,采用其他方法只能对油气井周围几米范围内的饱和度分布进行解释;除自然电位法之外,其他的解释方法要借助于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在储存、运输、安装、施工过程中产生放射性危害,不利于安全和环保。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相流体的饱和度解释方法,其可解释范围大、安全、环保,并且作业费用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相流体的饱和度解释方法,包括:

确定地层中一个区域内多相流体的等效粘度;

分别获取所述多相流体中各相流体的粘度和相对渗透率曲线;

设定所述各相流体的预设饱和度,所述各相流体的预设饱和度之和为1;

分别依据所述各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确定与所述各相流体的预设饱和度对应的相对渗透率;

计算所述各相流体的相对渗透率与粘度比值之和,并进行记录;

按照预设策略调整所述各相流体的预设饱和度;

判断所述各相流体调整后的预设饱和度是否位于预设范围内,若是,则返回执行确定与所述各相流体的预设饱和度对应的相对渗透率的步骤,若否,则分别比较记录的各比值之和与所述等效粘度的倒数是否相同,当仅有一个比值之和与所述等效粘度的倒数相同时,确定与该比值之和所对应的预设饱和度为地层中该区域内各相流体的饱和度,当有多个比值之和与所述等效粘度的倒数相同时,分别确定与所述多个比值之和所对应的预设饱和度为各相流体的备用饱和度,并按照预设规则确定所述备用饱和度中的一组为地层中该区域内各相流体的饱和度;

确定地层中一个区域内多相流体的等效粘度的过程具体为:

分别设定油气井的地质模型、井筒类型、油藏边界、地层中多个区域内多相流体的预设等效粘度、原始地层压力、所述油气井的预设井储常数和预设井筒表皮;

根据所述地质模型、井筒类型、油藏边界、原始地层压力、预设井储常数、预设井筒表皮和多个区域内多相流体的预设等效粘度进行渗流方程求解,确定井底计算压力;

获取井底实测压力,并将所述计算压力与实测压力进行拟合;

判断所述拟合的精度是否满足预设要求;

当所述拟合的精度满足预设要求时,确定当前多个区域内多相流体的预设等效粘度为多相流体的等效粘度,当所述拟合的精度不满足预设要求时,重新设定油气井的地质模型、井筒类型、油藏边界、地层中多个区域内多相流体的预设等效粘度、所述原始地层压力、所述油气井的预设井储常数和预设井筒表皮,返回执行确定井底计算压力的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91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