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性闭式消气输血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9432.X | 申请日: | 2011-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4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业;杨桂丽;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消气 输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一次性输血器(下称输血器),尤其涉及一种在茂菲氏滴管腔内的液体滴空之后续液时,无须开放输血器的出液接口也能将进入输液管腔内的空气消除掉的一次性闭式消气续液输血器(以下简称为“一次性闭式消气输血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临床输液输血(由于输血前须用普通液体建立静脉通道,输血终末需用普通液体冲管,有时还会借用输血通路滴输其它药液,故称输液输血)的准备工作中(指往输血器内充液备输),令护士烦恼的一个问题是:即使护士能够精心操作,仍不能完全避免设置在茂菲氏滴管[附注:本发明将其简称为“滴斗”;将固定连接在滴斗上部/血液过滤器上部的输液导管简称为“滴管”(附注:①因它是位于滴斗顶部/上方的输液导管,故称滴管;②本发明文件中的符号“/”指的是“或”);将设置在滴斗顶部、血液过滤器顶部、滴管上端的插瓶连接器、插瓶连接针(含侧孔针、斜口针及其导压管等)等已有技术的插瓶连接装置统称为“连瓶器”;将设置在滴斗上部或血液过滤器上部的各款式的输血器进液通路(例如:直接设置在滴斗上部或血液过滤器上部的连瓶器,配有滴管的连瓶器等现有技术的输血器进液通路)统称为“进液接口”;将固定连接在滴斗底部的各款式的现有技术的输液导管(例如:直管形输液导管,其塑料管的下端连接有短段胶质管的输液导管,开设有嫁接加药三通口的输液导管等)统称为“输液管”;将设置在输液管末端的乳头形接头、帽扣式接头、活动帽扣式接头、输液三通旋塞等现有技术的输血器出液端口统称为出液接口(亦称输液管末端接头);特予说明]底部上的那条输液管内进入少量空气形成气栓,有时则表现为较多的气泡附着在输液管内壁上,其主要原因是:当护士捏挤滴斗抽吸输液容器(指输液瓶、输液袋)内液体的动作稍快稍猛时,滴头排入滴斗腔内的液柱冲击在先进入滴斗腔内的液体而产生气泡,在气泡尚未浮出滴斗腔内的液面时,便伴随着滴斗内的液体进入输液管内,尤其是那些黏稠液体,不仅易于产生气泡,而且气泡上浮的速度很慢,此外,在输液管过度盘曲及充液速度较慢时容易生成附壁气泡(这是因为液体是沿着横置/斜置的输液管内腔的下部向前流动所致)和气栓。为排出输液管内的气栓及/或附着在输液管内壁上的气泡,护士常用手指弹动输液管使气泡、气栓上浮,不仅其操作麻烦费功耗时,而且常因输液管细小,尤其将输液管下段腔内的气栓向上排出,其效果多不理想,这是因为气栓承受着其上方液柱的压力,它内部的张力较大(就像将柿子压成柿饼那样),使气栓的外圆柱表面紧贴输液管内壁,难以形成对流。情急之下,护士常常是向下向外多排放一些液体,至气泡气栓完全排出为止,其结果是: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还会影响治疗效果和导致病房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94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