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倍效施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09918.3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3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孟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卫神农慢性病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光合作用 生物 催化剂 施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光合作物生物催化剂增效的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太阳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贮存能量。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果,是增加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解决人类生存的第一要素——粮食安全、粮食短缺的严重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通过植物叶片的叶绿体实现的,因此,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技术,除改善植物光照环境外,都集中到改善植物叶片叶绿体功能方面,从而创造发明了不少植物光合作用促进剂、催化剂。中国发明专利99111189(已授权)公开了一种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将该生物催化剂喷施在植物的叶面上,作为光合作用的催化剂,可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速度提高,从而使植物合成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增加,使农作物增产。根据该专利记载,用到水稻,亩产净增100公斤以上的产量(10%左右);用到蔬菜上,每亩增产10%以上;用到花木盆景上,花艳叶绿;用到果木上,每亩增产10%以上。
尽管上述技术发明,对于植物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效果,使农作物增产,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增产幅度不够大,通过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途径使农作物显著增产的瓶颈讫今尚未被突破,关键原因在于施用方法没有突破。根据已公开的各种植物光合作用促进剂、催化剂施用方法,均只载明喷施在植物叶面上和每次喷施的剂量5克-100克不等。已知植物叶面药剂与叶面肥料喷施方法,一般为水稻在孕穗期和灌浆期各喷施次,棉花在花蕾出现后和棉铃形成初期各喷1次,大蒜在抽苔前和抽苔后各喷1次等,都是在花期前后各喷1次。这是根据植物生理周期的一般规律设计的施用方法。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按照这种常规的方法施用,其效果受到严重的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意想不到的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的创新施用方法,倍增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的效果。
本发明创造是在多次重复应用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大田试验时偶然发现的独特规律。
本发明发现,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应用于农作物增产试验,5克到50克均有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产量效果,量效关系有其规律,5克以上每增加一个级别剂量,产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到30克后增加剂量则产量不再增加,而且每增加剂量农作物产量增加有限,达不到重大突破。同时,农作物在花期前后间隔喷施,喷施1次与喷施2次效果比较,喷施2次效果比喷施1次略有提高,但也是产量增加有限,达不到重大突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一技术瓶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植物光合全用生物催化剂的常规施用方法,是在植物的花期前后使用,通常喷施1次,或者2次,喷施2次时,间隔喷施第1次的时间至少在5天以上。
本发明的倍效喷施方法:即在植物的花期前(孕穗期或孕穗前期),在72小时之内喷施2次,2次间,每次间隔不超3-72小时,优选间隔时间为6-8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包括但不限于依据中国专利99111189制成的生物催化剂和依据中国专利200310115554制成的高效集成光合菌及其制剂。本发明所述的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催化剂还包括用其他光合微生物为原料制成的生物制剂。
本发明倍效喷施方法,所述的倍效是常规施用方法增产效果的一倍以上。
本发明所述的喷施,是常规的将植物光合作物生物催化剂放入规定量的水溶液中充分溶解,用普通农用压力喷雾器将其均匀喷洒在农作物的全部叶面上。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卫神农慢性病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卫神农慢性病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099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电机定转子的结构
- 下一篇:可调性转子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