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次性植物纤维可降解餐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0113.0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6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其;高来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康境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7/02 | 分类号: | C08L97/02;C08L67/06;C08L61/20;C08L29/04;C08L23/06;A47G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植物纤维 降解 餐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餐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一次性的植物纤维的可降解餐具。
背景技术
近几年,为提高人们对饮食污染问题的防范意识,我国相关部门采取大力举措,提倡“绿色经济、健康生活”的理念。
一次性植物纤维可降解餐饮具是利用农作废弃物(如麦秸秆、稻秸杆、花生壳等)为主要原料干法生产一次性可降解餐具。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废水和污染,使用后可完全降解,回归泥土后可以成为有机肥料是名符其实的绿色环保产品。
以农作物加工后的废物作原料,制成可降解一次性餐具来替代发泡塑料餐具。该项目生产整个过程无污染,既符合资源综合再生利用,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用具,利用农作物秸秆(如麦秸秆、稻秸秆、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干法生产,无毒无味、耐酸碱,埋入土壤中易降解,并可完全溶入土壤中,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可解决现有一次性餐具的“白色污染”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植物纤维可降解餐具,原料为:植物纤维,氨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乙烯基树脂、食用色素、聚乙烯醇、硅烷偶联剂、聚乙烯蜡和硬质酸,各种原料的质量百分比为:植物纤维:60%-70%,不饱和聚酯树脂:5%-15%,氨基树脂:15%-25%,聚乙烯醇:2%-3%,食用色素:1%-3%,硅烷偶联剂:0.5%-1%,聚乙烯蜡:1%-3%,硬脂酸:1%-2%。
所述的植物纤维的粒度为40-60目,水份在5%以下,重金属:≤1mg/L。
生产一次性植物纤维可降解餐具的工艺流程为:
(1)粉碎植物纤维,过40-60目筛;
(2)调配所述原料,将所述原料与植物纤维混合2小时;
(3)传送至料仓压制生产;
(4)经过传送,整理、除尘、检测;
(5)灭菌:利用紫外灯灭菌方式10-15分钟;
(6)包装;
(7)入库。
本发明提供的一次性植物纤维可降解餐具纯天然,无毒性,可降解。无公害、无污染、绿色环保,并通过紫外线、臭氧发生器等手段进行杀菌消毒,硬度好、能接触100摄氏度液体6小时内能完全防水,使制品具备无毒、无害、防水、耐油、抗冷热等特点,可用于冷藏及微波炉内使用。产品具有可降解、循环再生的特点,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可降解环保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生产一次性植物纤维可降解餐具所需材料
1、植物纤维,氨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食用色素、聚乙烯醇、硅烷偶联剂、聚乙烯蜡、硬质酸
2、配比:
植物纤维:60%-70%
不饱和聚酯树脂:5%-15%
氨基树脂:15%-25%
聚乙烯醇:2%-3%
食用色素:1%-3%
硅烷偶联剂KH-550:0.5%1%
聚乙烯蜡:1%-3.5%
硬脂酸:1%-2%
此配比适应各种植物纤维生产,根据各种植物纤维不同特性,只需做微量调整即可生产产品。
二、原料
1、植物纤维原料检测
粒度:40-60目;
水份:5%以下;
重金属:≤1mg/L。
按GB/T5009.60规定方法检测,国家规定有效食品包装材料目录第652页。
2、不饱合聚酯树脂:符合GB/13115-91标准
3、氨基树脂:符合GB13454-1992标准
4、聚乙烯醇:20-99.,符合GB12010-1989标准
5、食用色素:符合GB-2760-2007标准
6、硅烷偶联剂:KH-550
7、聚乙烯蜡:溶点110°-120°
8、硬质酸:(脱模剂)符合GB9103-88标准
三、生产条件
符合食品包装卫生条件要求生产
四、工艺流程
1、粉碎、过40-60目筛。
2、调配原料,混合2小时。
3、传送至料仓压制生产
4、经过传送,整理、除尘、检测。
5、灭菌:利用紫外灯灭菌方式10-15分钟
6、包装
7、入库
五、质量标准
1、产品符合GB 19305-2003植物纤维类食品容器卫生标准。(附检测目录报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康境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康境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01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