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助鉴定HIV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0341.8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08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韩平;李敬云;郭伟;鲍作义;李林;刘永健;庄道民;刘思扬;李天一;王晓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70;C12Q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鉴定 hiv 引物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鉴定HIV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引起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 iency syndrome,AIDS)的病原体,自1981年美国首次诊断出艾滋病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中国艾滋病的流行已有25年,截止2010年10月底,中国已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37万余例,其中艾滋病病人已逾13万之多,仅死亡病例就已超过6.8万。在有效控制以往有偿献/输血传播之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深入,艾滋病疫情又出现了一些新流行特点:①艾滋病疫情仍持续上升,但上升幅度有所减缓;②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男男同性性传播呈快速上升态势;③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疫情比较严重。艾滋病疫情出现的新特点进一步加大了艾滋病防控的困难。因此,及早发现HIV感染者并进行行为干预是艾滋病防治的需要。
HIV的感染可通过检测HIV特异性抗体、抗原、核酸或病毒分离培养加以确立,常规使用的标准诊断项目是血清学抗体检测。传统HIV抗体检测包括筛查试验(初筛和复检)和确认试验两个部分,该项检测特异性强、准确度高,不足之处为人体感染HIV后抗体的出现比较滞后,一般需要2-12周,平均45天左右血液中才可检测到HIV抗体。从感染HIV到机体产生抗体的这一段时间称之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同样具有传染性,传播的危险很大,特别是对血液安全构成很大威胁,因此,研制能够有效检出窗口期感染者的检测方法是控制艾滋病疫情的迫切需要。
HIV-1具有高度的变异性,我国已经发现了HIV-1的A、B、B`、C、D、F等亚型毒株,以及CRF01-AE、CRF02-AG、CRF07-BC、CRF08-BC、CRF15-01B等基因重组型毒株,是HIV-1亚型最复杂的国家之一。因此,设计出保守的、适用于多种亚型毒株检测的HIV引物对是研制HIV核酸诊断试剂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鉴定HIV的方法及其专用引物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物,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DNA和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DNA组成;所述引物组合物的功能为如下(a)或(b):(a)辅助鉴定人免疫缺陷病毒(HIV);(b)辅助鉴定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
所述引物组合物在制备试剂盒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述试剂盒的功能为如下(a)或(b):(a)辅助鉴定人免疫缺陷病毒(HIV);(b)辅助鉴定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
本发明还保护试剂盒,包括所述引物组合物;所述试剂盒的功能为如下(a)或(b):(a)辅助鉴定人免疫缺陷病毒(HIV);(b)辅助鉴定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辅助鉴定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待测病毒的总RNA为模板,用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DNA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组成的引物对进行RT-PCR,得到第一轮PCR扩增产物;
(2)以第一轮PCR扩增产物为模板,用序列表的序列3所示DNA和序列表的序列4所示DNA组成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得到第二轮PCR扩增产物;如果第二轮PCR扩增产物中具有303bp的特异DNA片段,待测病毒为候选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如果第二轮PCR扩增产物中不具有303bp的特异DNA片段,待测病毒为候选的非人免疫缺陷病毒(HIV)。
所述待测病毒具体可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人丙型肝炎病毒(HCV)。
所述人免疫缺陷病毒具体可为HIV-1B’亚型毒株、HIV-1CRF01-AE亚型毒株或HIV-1B/C重组亚型毒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03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游动物现场高保真采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捕鱼网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