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发式电子引信短路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0817.8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2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冉雪磊;龚进明;蒋谟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营红林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H01H35/14 | 分类号: | H01H35/14;F42C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21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发 电子 引信 短路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引信设计中的电雷管短路开关,具体地指一种触发式电子引信短路开关。
背景技术
在导弹等武器的普通电子引信设计中,短路开关一般是在特定条件下用于电雷管或其他初级敏感火工品由短路状态转换为断路状态的部件,其特点是既要能在引信保险状态时可靠短接电雷管或其他初级敏感火工品,又要能在引信解除保险后保持良好的断开状态。目前,国内同类武器中采用的短路开关一般有两种形式:
其一为弹簧销式短路开关,它的结构如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所示,主要由开关座1、绝缘座2、导线3、绝缘片4、弹簧6、导电销8、簧片9和固定螺钉10组成。导电销8在引信保险解除前由隔离机构限位,导电销8的导电部位与簧片9接触,短路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当引信保险解除后或弹丸碰靶后,隔离机构运动到位,解除对导电销8的限制,导电销8在弹簧6的推动下运动到位,簧片9与导电销8的导电部位断开,短路开关断开。该短路开关适合在弹丸碰靶过程中垂直靶标运动或侵彻,即在没有受到较大径向冲击力干扰的情况下使用。若弹丸以一定的落角碰击目标,导电销8将感受到一定的侧向加速度,这就有可能造成导电销8受侧向力挤压弹簧6,致使导电销8的导电部位与簧片9重新接触,短路开关恢复接通状态。
其二为簧片式短路开关,它的结构如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图3所示,主要由开关座1、绝缘座2、导线3、引信体5、导电销8、簧片9和盖子11组成。导电销8在引信保险解除前由保险机构或剪切销限位,导电销8的导电部位与簧片9接触,短路开关处于接通状态。当引信保险解除后或弹丸碰靶后,导电销8离开原始位置,与簧片9断开,短路开关断开。该短路开关适合导弹在运输、发射、飞行等工作过程中没有受到较大环境力干扰的情况下使用。若导弹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振动、冲击等环境力时,这又分两种情况分析:一种是导电销8由保险机构锁定,导电销8在振动、冲击环境下有可能离开原始位置;另一种是导电销8由剪切销锁定,为保证剪切销在弹丸碰击目标时可靠剪断,剪切销设计的强度不能过大,因此在振动、冲击环境下剪切销有可能损伤、断裂,进而不能确保开关可靠接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在导弹全寿命周期中既能在引信保险状态时可靠地短接电雷管或其他初级敏感火工品、又能在引信解除保险后或导弹碰击目标后保持良好断开状态的触发式电子引信短路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触发式电子引信短路开关,包括设置在引信体内的开关座、绝缘座、导线、惯性子和弹簧。所述开关座呈圆筒形结构,其外壁上开设有径向导线穿孔和轴向导线槽。所述绝缘座呈圆柱形结构,放置在开关座的轴向孔中,其圆柱表面开设有与径向导线穿孔相对应的径向通孔。所述导线的中段布置在径向导线穿孔和径向通孔中,其两侧沿轴向导线槽向开关座底部延伸,直至伸出引信体之外,这样其既作为短路导线,又具有剪切销的功能。所述惯性子呈T形结构,安装在开关座的顶部,其底端可移动至开关座中撞击绝缘座。所述弹簧设置在惯性子和开关座之间,从而使惯性子在保险状态时悬浮在绝缘座上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开关座的轴向孔呈台阶状结构,其底端台阶孔径大于放置绝缘座的台阶孔径。这样,当惯性子撞击绝缘座时,绝缘座会剪断导线落入底端大孔内,并发生偏移、翻转,从而防止绝缘座受冲击反弹复位,确保短路开关可靠断开。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座的底部设置有绝缘片。这样,可以将绝缘座、导线等部件封盖在开关座的轴向孔中,防止灰尘、杂质入侵,确保短路开关工作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所述惯性子底端距绝缘座顶端的间隔为3~5mm。这样,可有效防止惯性子在保险状态时受外力作用撞击绝缘座。
再进一步地,所述惯性子的质量大于绝缘座的质量。具体地,所述绝缘座为密度较小的非金属零件,质量小,绝缘性好;所述惯性子为密度较大的金属零件,质量大。由于惯性子悬浮于绝缘座之上,并通过弹簧限位,这样当绝缘座在受到碰靶前的环境外力冲击时,对导线的损伤较小且惯性子接触不到绝缘座;在导弹碰靶时,惯性子克服弹簧抗力以较大冲击力冲击绝缘座,实现导线可靠剪断及绝缘座离开原位后对导线可靠绝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营红林机械厂,未经国营红林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08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