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霉素发酵液化学效价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2108.3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20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姚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G01N1/3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黄秀婷;丁秀丽 |
地址: | 35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霉素 发酵 液化 学效价 测试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效价测试方法,特别是一种涉及金霉素发酵液化学效价的金霉素发酵液化学效价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一般的金霉素发酵液中,除金霉素外,都含有大量的菌丝体,未用完的培养基;各种蛋白质胶状物和色素;重金属离子以及金霉素产生菌的其他代谢产物等,这些杂质有些是可溶的,有些是不溶的,所以。测化学效价时,为了有效地分离和提取金霉素,必须对发酵液进行预处理。即进行酸化,使得菌丝中的单位被完全释放出来,转入水相中,过滤后,取滤液测效价,如果预处理酸化不彻底,金霉素效价不能完全释放,残留在滤渣中,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为:采用固体草酸对发酵液进行酸化处理,由于发酵液为带菌丝的粘稠液,所以固体草酸很难溶解,酸化时必须充分摇匀,费时费力的同时又浪费了大部份昂贵的无法溶解的草酸,且酸化不彻底,使一部份效价残留在滤渣中,数据偏低,同时现有技术在酸化的要求上也只是酸化至PH1.5-1.8,酸碱度控制偏高,酸化不彻底,对释放单位不利,使得部分效价残留在滤渣中,是造成效价偏低,提炼得率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化验室的工作效率,提高效价精度的金霉素发酵液化学效价测试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金霉素发酵液酸化预处理和金霉素发酵液化学效价检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化预处理为将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加入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进行酸化得到酸化液且酸化液的PH范围控制在0.9~1.25之间。具体的说,酸化预处理为将1单位体积的发酵液中滴入1~3单位体积的0.1~0.5mol/L的草酸溶液进行酸化得到酸化液。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化验室的工作效率,减轻化验员的劳动强度。2、充分利用了草酸,节约了草酸的使用;3、传统技术由于液体效价数据偏低,则造成干品效价偏高,长期以来提炼得率都在120%左右的不合理现象,改进后大部份提炼得率都在100%以下,正确反映了生产水平。给生产分析和控制提供准确的效价数据。给企业生产和考核提供准确的经济技术指标。 发明内容
它包括金霉素发酵液酸化预处理和金霉素发酵液化学效价检测,所述的酸化预处理为将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加入一定浓度的草酸溶液进行酸化得到酸化液且酸化液的PH范围在0.9~1.25之间。
与传统在单位体积的发酵液直接加入草酸固体不同,本发明事先将草酸进行溶解后在加入发酵液中,可以避免了传统技术固体草酸溶解慢,溶解不充分等缺点,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化验员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草酸的浪费,同时还避免了发酵液酸化不彻底,部份效价残留在滤渣中,数据偏低的缺点。
另一方面也相对减小了酸化后的PH的值,能够使金霉素从菌丝体中完全释放出来,进一步提高效价的准确率。
其中所述的酸化预处理为将100ml的发酵液加入0.1~0.5mol/L的草酸溶液进行酸化。该浓度的草酸溶液倒入发酵液时,既可以酸化发酵液,同时也可以对发酵液进行稀释,提高效价精度。
金霉素发酵液化学效价检测的步骤为(1)取5ml酸化液装入含有稀释水的容器内震荡至充分混合得到稀释液,其中稀释水量=(酸化液稀释倍数/3-1)X5,酸化液稀释倍数:按预估效价,稀释后效价大约为1000u/mL确定稀释倍数;(2)分别吸取稀释液1mL于2只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5mL盐酸溶液,其中一只作空白,迅速加纯化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另一只置100℃水浴锅中水浴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加纯化水稀释至刻度,摇匀;(3)用校正好的分光光度计,对上述容量瓶中溶液进行比色,读取吸光度;(4)根据所测吸光度,在标准曲线表上查出相应的单位值,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金霉素化学效价。
下面结合实验数据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如表1所示:采用不同的稀释倍数测定的效价
以下采用PH数值和效价数值为分别采用0.1mol/L,0.3mol/l,0.5mol/L的草酸溶液所得到的数值的平均值。
表1
如表2所示:以下采用不同PH条件下测定的稀释效价
(其中采用的草酸浓度都是在0.1~0.5mol/L范围区间内)
表2
如表3所示:采用不同测定方法效价增长幅度以及得率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未经浦城正大生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21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