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红外热像的保温杯测试机及其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2345.X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5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超;孙强;赵建;李也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M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红外 保温杯 测试 及其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测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红外热像的保温杯测试机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保温杯通常由两层不锈钢板焊接组成,中间抽真空,减弱杯内热量的传递,进而使其保温性能得以提高。公开号为CN26535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温杯测试机,它是通过对保温杯加温后使用感温探头检测来判断保温杯的性能的,主要有两个缺点:一是保温杯在测试时其口部处于开放状态,使部分热量散发,影响测试准确性;二是同一感温器连续对一系列保温杯进行测试,前一个保温杯内的余温和外界环境均会对下一个保温杯测量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公开号分别为CN101625287和CN20118484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另一种保温杯测试机,它们是采用两个探针交替使用的办法,即一个用于测量时另一个放入冷凝器中进行制冷。这种测温结构也存在其本身局限性:首先是结构复杂,需要探针的转换机构,探针的冷凝装置以及排风装置,从而降低了仪器的可靠性;其次,探针经常与冷热液体接触,易氧化,影响测量精度;再次,介入式测量,破坏装置的气密性,不能真实的反应保温杯的保温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红外热像的保温杯测试机及其检测方法,其属于非介入式测量,测试结果准确,测试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红外热像的保温杯测试机,包括样品转盘、多个密封塞、红外探测器、信号传输线、高温气体注入装置、带有触摸屏的液晶屏、主控处理板、转轴和箱体机架;所述多个密封塞固定在样品转盘上,多个保温杯对应插放在密封塞上;所述高温气体注入装置与红外探测器均固定在箱体机架上,高温气体注入装置的位置对应样品转盘上的标准保温杯的位置,红外探测器的位置对应样品转盘上的尾号样品保温杯的位置;所述红外探测器通过信号传输线与主控处理板相连,红外探测器根据主控处理板的指令对当前位置的保温杯进行图像采集,并将采集的数据传送给主控处理板;所述主控处理板与带有触摸屏的液晶屏连接,主控处理板将红外探测器传来的图像数据进行比对处理后,将比对结果传送给带有触摸屏的液晶屏进行显示;所述转轴位于样品转盘的中心位置处。
基于红外热像的保温杯测试机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标准的保温杯放置在样品转盘的1号位置,将待检测的多个样品保温杯依次放置在样品转盘的其它号码位置,主控处理板发出开始检测的信号,转轴接收该信号并按照设定步长带动样品转盘进行间歇性转动或停止;
2)通过高温气体注入装置按杯号依次注入高温气体后,将注气孔封闭;
3)每个注入高温气体的样品保温杯在样品转盘转动一周后达到红外探测器的检测位置,红外探测器对其进行红外成像,并将图像数据传送给主控处理板;
4)主控处理板以1号位置的标准保温杯的红外图像为标准模板,依次与其它样品保温杯的红外图像进行差减比对;若差减结果超出主控处理板设定的阈值,则该样品保温杯视为不合格产品,主控处理板将该样品保温杯的杯号记录下来;
5)主控处理板对样品转盘上的所有样品保温杯进行逐一检测比对完毕后,通过带有触摸屏的液晶屏对所有不合格的样品杯号进行显示说明,并给出相应的统计结果,检测完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采用非介入式探测,检测结果受其它杯体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小;
2、采用非介入式探测,使整个检测杯体处于密封状态,检测结果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出保温杯的保温性能;
3、采用ARM作为主控处理板,使仪器具有更为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更强的接口扩展能力;
4、采用红外成像检测,可以直观的检测出保温杯泄漏点分布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基于红外热像的保温杯测试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测温机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红外热像的保温杯测试机的检测原理图。
图中:1、样品转盘;2、密封塞;3、保温杯;4、红外探测器;5、电控标记装置;6、信号传输线;7、高温气体注入装置;8、带有触摸屏的液晶屏;9、主控处理板;10、转轴;11、远程计算机;12、箱体机架;13、微型打印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23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