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出行线路几何特征的匹配方法及系统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2482.3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2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肖昆;曾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昆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5 | 代理人: | 周志宏 |
地址: | 20001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出行 线路 几何 特征 匹配 方法 系统 社交 网络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推算,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出行线路几何特征的匹配方法及系统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社交网络系统可以通过用户的出行路线信息匹配,找出路线间的交集,从而来联系可能希望彼此认识的人。目前比较常用的路线匹配方法是基于与路线相关的关键词进行匹配。这类方法需要用户于指定某一区域,比如某一省份某一城市,并输入交通方式,比如公交、地铁的名称、起始站名称、中途经过地点名称、地标名称等等,来找到彼此出行路线有交集的人。这种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是:首先,对于公共交通的路线,构建关键词的信息,如公交名称、地铁名称、起始站点名称等等,都有可能会因为公共交通运营部门、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的重新规划而发生变化,在关键词没有及时同步更新的情况下,基于路线关键词的匹配会出现低质量匹配结果或错误的匹配结果;其次,对于步行路线和自驾路线,需要用户从自己的出行路线中提炼关键词,这个过程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即便对于同一条路线,不同用户提炼的关键词也有可能不同。而对于完全不同的路线,有可能会提炼出相同的关键词。因此,这种构建关键词的主观性最终导致低质量匹配结果或错误匹配结果;再次,输入信息过程繁琐,加上构建路线关键词的过程需要用户做大量思考,这使得不少用户可能会选择放弃。总之,这类基于关键词匹配的方法得出的匹配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有限性。
因此,用户需要一种输入信息简单并且客观,同时具有高质量的路线匹配结果的方式来进行路线匹配的方法和系统。为此,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路线几何特征来进行匹配的方法和系统及其在社交网络中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基于出行线路几何特征的匹配方法及系统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使用此方法和系统,用户不需要负担建立和更新出行信息繁琐细节,同时能获得高质量的路线匹配结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种基于出行线路几何特征的匹配方法及系统在社交网络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社交网络用户采集并生成含有特定几何特征的出行线路、访问社交网络用户平台;
步骤二、社交网络服务器对二条或二条以上的出行路线进行匹配,按拟定的D距离匹配出两条出行路线的交集,即D距离的重叠区域,两条出行线路的匹配程度为D距离的匹配指数;
步骤三、社交网络向用户平台输出匹配结果,所述匹配结果包括所进行匹配的二条或二条以上出行路线的交集和/或匹配指数,同时给出与之匹配的同路人信息列表。
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含有特定几何特征的出行线路为若干特定点及由这些特定点连成的折线。
所述步骤一中,所述含有特定几何特征的出行线路为若干个位置点的集合。
所述步骤二中,所述拟定的D距离与匹配人的个体情况、出行的方式相关,或由匹配人自行拟定确定、或按推荐值确定,所述推荐值出行为步行线路的D距离为10米、出行为公交线路的D距离为20米、出行为自驾车的D距离为50米。
对于出行路线为若干特定点及由这些特定点连成的折线,所述步骤二中,所述D距离匹配为对于所进行匹配的两条路线中的第一路线与第二路线,求取第一路线上的区域,使得该区域内任意一点,总能在第二路线上至少找到一点,使得这两点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数值D,所求取的第一路线上的区域称为第一路线相对于第二路线的D距离重叠区域;同样求取第二路线上的区域,使得该区域内任意一点,总能在第一路线上至少找到一点,使得这两点间的距离小于等于数值D,所求取的第二路线上的区域称为第二路线相对于第一路线的D距离重叠区域;所述D距离重叠区域为不存在、或路线上的一段或多段沿线区间。
对于出行路线为若干特定点及由这些特定点连成的折线,所述步骤二中,所述D距离的匹配指数为将第一路线相对于第二路线的D距离重叠区域的长度除以第一路线的长度,可得到第一路线相对于第二路线的D距离匹配指数;将第二路线相对于第一路线的D距离重叠区域的长度除以第二路线的长度,可得到第二路线相对于第一路线的D距离匹配指数;所述D距离重叠区域是多段沿线区间时,其长度等于这些沿线区间长度的总和,所述一条路线的长度是指从该路线的起点到该路线的终点的沿线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昆,未经肖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24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穴多种玉米精量穴播机
- 下一篇:排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