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选择吸附六价铬的吸附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2531.3 | 申请日: | 2011-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62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郑易安;王爱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02F1/28;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兰州中科华西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2002 | 代理人: | 方晓佳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选择 吸附 六价铬 吸附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选择吸附六价铬的吸附剂。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由各种因素引起的水污染亦日趋严重,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废水排放或进入环境中的这些重金属,一方面危害水生态系统,对水生生物产生各种有害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饮用水、皮肤接触、食物链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如中国2010年7月紫金矿业发生的铜酸水渗漏事故,导致汀江部分河段严重污染,鱼类大量死亡。河南六城市堆放52万吨铬渣数十年,铬渣中含有致癌物铬酸钙和剧毒物六价铬,这些被称为“城市毒瘤”的污染物正一天天成为持久危害地下水的扩散源。
铬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是冶金工业、金属加工、电镀、制革、油漆、印染、颜料等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料。铬在水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铬(VI)and铬(III)。铬的毒性与其赋存形态有极大关系,通常认为铬(VI)的毒性比铬(III)高100倍左右。毒性大的铬(VI)是重金属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代表,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电解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每种方法各有优劣,其中吸附法因操作简单、见效快、吸附剂可以设计及循环使用等优点在含铬废水处理中得以广泛应用。
中国专利(CN101612597A)报道了一种含甲基咪唑氯、甲基咪唑硫酸根或甲基咪唑硝酸银的有机-无机复合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铬(VI)进行吸附处理;专利(申请号200910053681.7)以壳聚糖和壳聚精为主要反应剂,再辅以稳定剂、水等成分,制备了一种除铬剂,对铬(VI)进行吸附处理;专利(申请号201010227192.1)以氯化铁改性的重晶石对铬(VI)进行吸附处理;专利(公开号:CN101073763A)将一种精制钙基膨润土和一种无机盐结合,经加碳焙烧改性后对铬(VI)进行吸附处理。但这些材料要么价格昂贵、再生困难;要么吸附容量小,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更重要的是选择吸附性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廉,对六价铬有选择吸附性的吸附剂。
聚苯胺是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代表之一,具有许多众所周知的优良性能。研究表明,聚苯胺对铬(VI)有很好的吸附能力,这源于其分子链中所带有的氨基、亚胺基。洋车前子壳粉来源于洋车前草的种子,含有丰富的多糖,是水溶性纤维的很好来源,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
本发明以洋车前子壳粉和苯胺为原料,经过氧化聚合制备用于选择吸附六价铬的吸附剂。
一种用于选择吸附六价铬的吸附剂,其特征在于吸附剂依次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A、在苯胺的酸溶液中,加入洋车前子壳粉,搅拌制得反应溶液;
B、将溶解在酸溶液中的引发剂加入到上述反应溶液中,常温常压搅拌反应3~24小时,分离所得固体物;所述的引发剂为双氧水、高锰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钾、重铬酸钾中的一种;
C、将B步骤所得固体物分别用以水和乙醇洗涤后,在30~100℃下烘干,得到用于选择吸附六价铬的吸附剂。
在A步骤中,所述的洋车前子壳粉与苯胺的质量比为1∶9~9∶1。
在A和B步骤中,所述的酸为醋酸、丙烯酸、硝酸、盐酸、硫酸、磷酸中的一种,酸的浓度为0.01~5mol/L。
在B步骤中,所述的引发剂为双氧水、高锰酸钾、过硫酸铵、过硫酸钾、重铬酸钾中的一种,所述的引发剂与苯胺的摩尔比为1∶5~5∶1。
本发明的吸附剂可在保持聚苯胺原有吸附性能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制备成本,赋予环境友好性。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吸附剂可用于工业含铬废水的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①吸附剂的合成原料为洋车前子壳粉和苯胺,廉价易得。②吸附剂的制备过程简单,反应条件温和。③吸附剂对水中的六价铬具有高的选择吸附性。④在不降低聚苯胺原有吸附性能基础上,引入洋车前子壳粉,从理论上讲赋予吸附剂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同时可拓展洋车前子壳粉的应用领域。
以上就是我们的发明思想,具体应用途径很多,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
附图说明
图1为吸附剂的扫描电镜图,可以看出,吸附剂呈现均匀的、凹凸不平的形貌,有利于对铬(VI)的快速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25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云调度管理方法、管理中心及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中心控制器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