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2915.5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7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军;叶多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66;C02F1/52;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戴朝荣 |
地址: | 2142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废水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废水或污水的处理,具体地说是一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重金属废水是指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水。重金属(如含镉、镍、汞、锌等)废水是对一环境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其水质水量与生产工艺有关。废水中的重金属是各种常用方法不能分解破坏的,而只能转移它们的存在位置和转变它们的物理和化学形态。例如,经化学沉淀处理后,废水中的重金属从溶解的离子状态转变成难溶性化合物而沉淀下来,从水中转移到污泥中;经离子交换处理后,废水中的金属离子转移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经再生后又从离子交换树脂上转移到再生废液中。总之,重金属废水经处理后形成两种产物,一是基本上脱除了重金属的处理水,一是重金属的浓缩产物。重金属浓度低于排放标准的处理水可以排放;如果符合生产工艺用水要求,最好是回用。浓缩产物中的重金属大都有使用价值,应尽量回收利用;没有回收价值的,要加以无害化处理。当前,含重金属的废水频频发生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而目前对含铅废水的处理工艺和设备不能严格保证持久达标,通常表现为PH不能满足沉淀或者出水达标要求、沉淀效果不好导致重金属离子或者悬浮物不达标,并且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由于人为安装因素和后期使用时间出现不达标情况。尤其是针对小量的含重金属的废水,设备系统占地大、投入多、检修麻烦,收益却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设备占地小、处理效果好的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重金属废水的处理装置,包括污水池,所述污水池的一侧设有通过管道相连的第一PH调节池,第一PH调节池的另一侧通过管道与布水池的一侧相连,布水池的下方设有沉淀池,沉淀池通过布水池底部的布水孔与布水池相连,沉淀池的另一端侧壁上部设有堰口,堰口通过管道与沉淀池另一侧的第二PH调节池相连,第二PH调节池的另一侧通过管道依次与石英砂滤池、活性碳吸附池和清水池相连。
所述污水池与第一PH调节池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污水泵和流量计,流量计位于污水泵和第一PH调节池之间。
所述的第一PH调节池和第二PH调节池分别通过管道与自动加碱机和自动加酸机相连。
所述的第一PH调节池和第二PH调节池内设有PH计。
所述的布水池通过管道分别与混凝剂储槽和助凝剂储槽相连。
所述的混凝剂储槽和助凝剂储槽内设有搅拌装置。
所述沉淀池的一端底部设有污泥区,所述的污泥区位于布水池的下方。
所述污泥区的侧壁上设有排泥孔。
所述第二PH调节池的池壁上部通过管道与沉淀池的堰口相连;第二PH调节池的池壁下部与石英砂滤池的池壁下部通过管道相连。
所述活性碳吸附池的池壁上部与石英砂滤池的池壁上部通过管道相连;活性碳吸附池的池壁下部与清水池的池壁下部通过管道相连。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沉淀池的前后均设置了PH调节池,保证了沉淀所需的PH值条件和出水的PH值达标,并采用过滤和双重吸附的深度处理措施,使得出水水质达标。
本发明可采用集成设计,将所有的部件进行一体化设计,并且部件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设备占地小并且成本较低。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不间断持续使用,适合各类排污企业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污水池;2—管道;3—第一PH调节池;4—布水池;5—沉淀池;6—布水孔;7—堰口;8—第二PH调节池;9—石英砂滤池;10—活性碳吸附池;11—清水池;12—污水泵;13—流量计;14—自动加碱机;15—自动加酸机;16—PH计;17—混凝剂储槽;18—助凝剂储槽;19—搅拌装置;20—污泥区;21—排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29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针缝纫机的剪线机构
- 下一篇:缝纫机绕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