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线端子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3031.1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4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斌;吴智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8 | 分类号: | H01R4/18;H01R43/16;H01R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2018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线 端子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线端子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导线插入连接的端子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端子结构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应用导线端子装置连接电子产品的信号端和电源端,使电子产品输出讯号,或建立良好接地的接地装置,用来屏蔽电磁波的干扰、保持输入电压、减少噪声累积、增进电器效能或避免设备意外毁损,例如电击、火灾等。一般这类导线端子装置为一体成型,包括:一导电棒(或电极接头)和本体(或座体),导电棒成型在本体的前端,用来插入电子产品的信号端或电源端。本体包含一轴孔,使接地导线进入本体,与导电棒连接,建立导线连接。
为了避免导线端子容易变形的情况,在通常制造方法中,倾向于选择硬度较高(例如,黄铜材料)的整根金属棒材,经过车削、钻孔等加工方式制成导电棒和本体。应用整根金属棒材车削制造的方法耗损较多的材料,增加了制造成本。
采用硬度高的材料,其导电性较差(或导电率较低)。因此,一般在完成导电棒的制作后,还需镀上一层金、银或其材料的镀层,来增加导电棒的导电性或导电率。不过,这种镀层的导电性效果仍不够理想,不利于长期使用。
如果选择导电性较佳的材料(例如,红铜材料)来制造或一体成型本体和导电棒;又因其材料硬度较低,造成端子装置容易变形的情形;而这种情形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代表性的来说,这些参考数据显示了有关导线端子的导电棒(或导电体)和本体、接地导线等相关结构制造的设计技艺。它们也反映出在必须符合理想和稳定的导电性的条件下,又企图同时具有较大的硬度而不易发生变形的作用,并且能降低制造成本,是一个困难的课题。
如果重行设计考虑端子装置的导电棒和本体的组合结构,使其构造不同于现有的导线端子结构,可改变它的使用型态,而有别于旧法;实质上,也会改善它的应用情形,保持它整体的安全性和电性连接能力;并且使现有的导线端子结构材料耗损和制造成本较高的情形,被尽可能的降到最低。一个比较理想的导线端子装置的结构设计,应包括下列几个设计考虑:
1.在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条件下,该导电棒(或导电体)系必须具有较高的导电性或导电效率;而该本体(或座)则必须具有较高的硬度,以使整个端子装置发生变形的情形,被尽可能的减到最小;才能解决旧法中导电性和结构变形的问题。因此,该导电棒(或导电体)和本体的结构组织应完全不同于习知技艺揭示的型态。
2.该导电棒和本体的结构必须被重行设计,才能改善旧法中材料耗损大和制造成本高的情形。而这些课题在上述的参考数据中均未被教示或具体揭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线端子结构,能在具备较佳导电效率的情况下,具有不易变形的优点。本发明的导线端子结构,包括:一导电体和一座;所述导电体具有一第一端和一枢接导线的第二端;对应所述的导电体,所述座具有一腔室,所述腔室包含一第一区和一用来组合所述导电体第二端的第二区。使座的部份材料或局部区域和导电体产生卡掣,使座和导电体形成一整体型态。
所述座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导电体的材料硬度。
容许该座的部份材料或局部区域和导电体产生干涉(或挤压咬合),让座和导电体形成一整体状态。所述腔室第二区的内径大于第一区的内径,第二区和第一区之间形成有一颈部。
所述座的部份材料或局部区域为一肩部,所述肩部形成在接近第二区的位置上。
所述肩部呈凸出于座的型态。
所述座被一冲压模块冲压,挤压座的部份材料或局部区域和导电体第二端产生卡掣。
所述座被一冲压模块冲压,挤压所述肩部和导电体第二端产生卡掣。
所述导电体设置有一槽穴,收容所述座的部份材料或局部区域。
所述导电体形成一柱体结构,所述导电体第二端包含有一凹穴。
所述座设置有一柱孔,所述柱孔垂直于所述座的轴线方向,并且和所述腔室相通。
所述导电体第二端的凹穴内周边形成一个导角或斜边的结构。
所述腔室的第二区设置有一凹槽或一环槽,所述的凹槽或环槽容许导电体第二端的部份材料或局部区域进入,使导电体和座形成一整体型态。
所述腔室第一区和第二区之间形成有一颈部,所述的颈部位于所述凹槽或环槽的下边部分,所述导电体第二端具有一裙部。
所述导电体第二端具有一裙部,形成在接近凹穴周边的区域上。
所述腔室第一区容许一冲压模块进入,所述冲压模块抵压在所述导电体第二端的凹穴上,所述冲压模块挤压所述导电体第二端的裙部,将裙部压入所述凹槽或环槽里面。
所述冲压模块包含一限制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30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