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计时倒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3282.X | 申请日: | 2011-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4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朝峰 |
主分类号: | A47J31/18 | 分类号: | A47J31/18;A47J31/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孙刚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计时 倒茶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自动计时倒茶机,特别关于一种以计时单元逐次设定茶叶浸泡时间及藉以茶壶倾倒单元的驱动组作动茶壶倾斜,以使茶壶内部泡好的茶液倒入位于下方茶海以利分杯饮用,具有新颖性及进步性的自动计时倒茶机创新设计。
背景技术
泡茶与饮茶自唐朝以来就被文人雅士视为一种专门的技艺与学问,所谓茶道或茶艺遂因此而生。茶已深入我们的生活,喝茶已然生活化、普遍化,不论工作、闲暇、好友相聚或独坐静思,能不拘形势的饮用一壶好茶,无疑是人生一大享受。
影响茶汤滋味不可变的因素在于茶的品质,包括茶的种类、等级、火候、保存时间与保存方法等等,皆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另外,影响茶汤滋味可变的因素在于水质、茶叶受热温度及泡茶时间,其中,水质以清新含矿物质少的软水为佳,茶叶受热温度除了绿茶水温不宜高外,其余泡茶水温皆为煮沸,标准泡茶法是以三公克茶叶,冲入150cc沸水,浸泡数分钟后饮用最佳,并且第一泡至最后一泡的茶叶浸泡时间需设为逐次递增。
上述茶叶浸泡时间的掌控由人力操作,若人员掌控时间准确性不佳,将有茶叶浸泡时间不足、茶液清淡无味,或茶叶过度浸泡(茶叶浸泡时间太长)、茶液苦涩难以入口的问题产生。
为了确切掌控茶叶浸泡时间,研发人员发明一自动泡茶壶,该已公开中国台湾第096116569号「自动泡茶壶」发明专利案,包含有:一主壶身、一副壶身、一连通管、一支撑架及一加热源;该主壶身前方上部设有一缺口,提供副壶身容置契合,以组合成一完整的壶体,且该主壶身与副壶身相接的密合处乃各形成有一封壁,以确实将主壶身与副壶身分隔成二个相独立的空间,二封壁的相对处则各设有一透孔,连通管即是从透孔穿入,而令其两侧段可分别伸入于主、副壶身的内部,又主壶身两侧各往外凸伸有一枢柱,后方上的加水口并设有一加水盖,副壶身前方则形成有一壶嘴,及其顶面设有一开口暨壶盖,支撑架两侧各往上延伸有一支撑部,前、后方则各设有一较短的挡柱,以该二支撑部提供主壶身枢柱跨置,而令主壶身连同副壶身不仅能悬挂定位在支撑架上,该还能在支撑架上前、后枢摆,在枢摆时并还能利用挡柱来限止其最大角度位置,而令主、副壶身不虞整个翻转过,又因为支撑架圈绕成一框状,故将能利用其中空部来提供加热源摆放设置;藉此,构成一自动泡茶壶。
上述已公开「自动泡茶壶」前案的技术手段仍具有下列缺点亟待改善:
1.上述「自动泡茶壶」前案,其主壶身与副壶身供连通管穿贯的透孔,需要将公差配合设置到绝对精密的程度,必要时,甚至需要针对相配合的透孔设置防漏元件,否则茶水将有自此透孔泄漏的问题,其使主壶身与副壶身的生产制造成本增加,上述前案欠缺产业利用性。
2.上述「自动泡茶壶」前案,藉由主壶身加热后将水吸入副壶身浸泡茶叶,当水液进入副壶身达到一设定高度,副壶身的重心会移动至支撑架前方,利用重心偏前的原理将泡茶壶整体朝前旋转,以达到自动倒出茶水的目的,只是,该水液注入副壶身的时间一定,造成茶叶浸泡时间第一泡与最后一泡相同一致的问题,事实上,第一泡茶与最后一泡茶的浸泡时间不可以相同(前者的浸泡时间应少于后者逐次递增),上述前案的使用仍欠缺进步性。
本发明供以解决上述已知前案技术实际使用所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自动计时倒茶机,其可以实现定时泡茶及自动倒出茶水。
所述自动计时倒茶机包含一机座、一茶壶倾倒单元、一壶盖压制单元及一茶水导流单元。
该机座包含一底盘、一连结于底盘侧缘的下立杆、一具有上立杆的侧板及一固设于侧板上缘的凸部,该底盘上端面凹设一同心多阶环槽,该立杆内部设一开口朝上的插杆槽,该侧板的上立杆设有一长穿孔,且上立杆对应嵌入插杆槽内部,并侧板一端向下设一延伸板。
该茶壶倾倒单元枢接组设于机座的侧板内侧,其包含一活动座、一承壶盘、一计时单元及一驱动组,该活动座垂直侧板设置,且贴靠侧板处设一衔接件,其衔接件藉以枢轴与机座的侧板枢接连结,另活动座上端面组设一微动开关,该承壶盘放置于活动座上方,并且承壶盘底面与微动开关接触,该计时单元组设于活动座另侧,其接收微动开关的讯号启动计时单元,该驱动组设置于活动座下方,其接收计时单元的讯号,于设定时间作动活动座枢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朝峰,未经陈朝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32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