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铁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4105.3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77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曹继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继彪 |
主分类号: | C01B33/32 | 分类号: | C01B3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除铁工艺。
背景技术:
钾长石是玻璃、陶瓷、电子工业的重要原料,但工业上可直接开采利用的钾长石矿在逐渐减少,而且钾长石中Fe2O3含量的多少,是评价钾长石矿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不同类型矿石的除铁方法和效果往往不同,主要取决于铁的赋存状态,赋存粒度及矿物间的相互关联。因此,针对不同产地的钾长石矿粉,选用合适的除铁工艺降低铁含量,对提高钾长石的品质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外在钾长石除铁研究上,主要集中在3个方向:磁选工艺、酸浸工艺与浮选工艺。磁选工艺主要利用矿石内含铁矿物不同的磁性制定相应的磁选工艺,可将大部分强磁性的矿石除去,但针对某些风化程度高的矿石,在磨矿过程中铁矿物易泥化,强磁选难于将这部分铁矿物除去。酸浸工艺除铁效率高,但酸浸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铁、铝、钾、镁等金属离子,必须要经处理排放,增加了除铁成本。浮选工艺针对粘土和细粒级中的含铁矿物效果较好,但对于风化严重的矿石,由于磨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次生矿泥,造成浮选泡沫发粘,捕捉剂选择性降低,从而造成除铁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除铁效果佳的一种除铁工艺。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使用酸浸一浮选组合工艺,利用循环酸浸工艺除去矿石中大部分铁矿物,再采用浮选工艺捕捉剩余少量铁染化合物,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
1.酸浸工艺
将钾长石矿石用研钵磨碎至粉末,并用分样筛将适合的钾长石粉末筛出;配制浓度为20~40%的硫酸溶液,倒入烧杯中待用;将水浴锅的水温设定在30~90℃后,放人盛有硫酸的烧杯,预热直到设定的反应温度,加入钾长石粉搅拌均匀,搅拌1~3h,取出烧杯并置于冷水中,此时反应结束;经真空过滤、水洗、直至滤液接近中性;然后将所得钾长石精矿粉在105℃下干燥24h,采用磺基水杨酸光度法测定矿粉的全铁质量分数,然后将除铁过后的矿石进行白度测量,并以此作为衡量除铁效果的指标;
2.浮选工艺
将酸浸后钾长石粉末收集,用球磨机粉碎为120、200和250目;再分别将油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ES和AOS加入钾长石的水溶液中进行搅拌使其起泡,将其泡沫打出,然后进行减压抽滤,将滤渣进行干燥,干燥后称量;然后将干燥后的钾长石采用磺基水杨酸光度法进行白度测定,记录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操作简单,后处理容易;
2.本发明提纯效果好,处理后白度有了明显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工艺步骤为:
1.酸浸工艺
将钾长石矿石用研钵磨碎至粉末,并用分样筛将适合的钾长石粉末筛出;配制浓度为20~40%的硫酸溶液,倒入烧杯中待用;将水浴锅的水温设定在30~90℃后,放人盛有硫酸的烧杯,预热直到设定的反应温度,加入钾长石粉搅拌均匀,搅拌1~3h,取出烧杯并置于冷水中,此时反应结束;经真空过滤、水洗、直至滤液接近中性;然后将所得钾长石精矿粉在105℃下干燥24h,采用磺基水杨酸光度法测定矿粉的全铁质量分数,然后将除铁过后的矿石进行白度测量,并以此作为衡量除铁效果的指标;
2.浮选工艺
将酸浸后钾长石粉末收集,用球磨机粉碎为120、200和250目;再分别将油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AES和AOS加入钾长石的水溶液中进行搅拌使其起泡,将其泡沫打出,然后进行减压抽滤,将滤渣进行干燥,干燥后称量;然后将干燥后的钾长石采用磺基水杨酸光度法进行白度测定,记录数据。
本发明选择反应温度、酸的体积分数、反应时间作为酸浸过程中对除铁效果的影响因素,可见表1、表2。
表1三因素水平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继彪,未经曹继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41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