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胡桂枝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4560.3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95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K9/00;A61P33/06;A61P1/16;A61P9/06;A61P9/10;A61P15/00;A61P15/12;A61P15/14;A61P17/10;A61P1/02;A61P17/02;A61P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胡 桂枝 姜汤 整合 剂型 制备 技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柴胡桂枝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柴胡桂枝干姜汤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
背景技术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
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
柴胡桂枝干姜汤处方来源于《伤寒论》。该方的药物组成为柴胡半斤,桂枝3两(去皮),干姜2两,栝楼根4两,黄芩3两,牡蛎2两(熬),甘草2两(炙)。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6升,去滓,再煎取3升,温服1升,日3次。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功用:和解少阳,兼化痰饮。主治:伤寒4-5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胸胁满微结,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及牡疟、劳疟、疟久不愈者。现用于肝炎、窦性心动过速、冠心病心动过缓、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白塞氏综合征、痤疮、乳腺囊性增生等。
各家论述:
①《伤寒明理论》:《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里之邪;辛甘发散为阳,桂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咸以软之,牡蛎之咸,以消胸胁之满;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楼之苦以生津液。②《古方选注》:以桂枝行太阳未罢之邪,重用柴胡、黄芩转少阳之枢,佐以干姜、甘草,开阳明之结,使以花粉,佐牡蛎深入少阴,引液上升,救三阳之热。不必治厥阴,而三阳结邪,一一皆从本经而解矣。用柴胡和少阳之阳,即用黄芩和里;用桂枝和太阳之阳,即用牡蛎和里;用干姜和阳明之阳,即用天花粉和里;使以甘草,调和阴阳,其分两阳分独重柴胡者,以正疟不离手少阳也;阴药独重于花粉者,阴亏之疟,以救液为急务也。③《金鉴》: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主之,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正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楼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初服微烦,药力未及;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汗出不解也。④《寒温条辨》:柴胡除少阳之寒热,桂枝解太阳之余邪,花粉彻阳明之渴热,干姜去胸胁之烦满,甘草调汗下之误伤,此少阳阳明两解之治法也。⑤《金匮玉函经二注》:用柴胡为君,发其郁伏之阳;佐以桂枝、干姜,散其肌表之痹;栝楼根、牡蛎为臣,除留热、消瘀血;佐以黄芩助柴胡,治半表半里;甘草以和诸药、调阴阳也。得汗则痹邪散,血热行而病愈耳。⑤《中国医学大辞典》:柴胡、桂枝、黄芩,并转少阳之枢,而达太阳之气;牡蛎则启厥阴之气,以解胸胁之结;栝楼根引水液上升,而止烦渴;汗下后,中气必虚,故用甘草理中。
临床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未经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45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