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6298.6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9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任怀强;张申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16 | 分类号: | A47L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项荣;姚垚 |
地址: | 21516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 分离 装置 装有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用清洁器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及装有该装置的旋风吸尘器。
背景技术
旋风吸尘器一般采用旋风分离器对气流中的粉尘进行分离。为了不断提高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可以采用如下两种现有技术手段:一、旋风分离器进风口采用切向进风口;二、采用多级旋风。切向进风口有利于气流在旋风分离器外筒的内壁上做离心运动,加速粉尘的分离;采用多级旋风时,一级旋风可分离大颗粒粉尘,二级分离小颗粒粉尘。
如图1所示,德国公开专利DE202006017010U1公开了一种二级旋风吸尘器,其下游旋风分离装置采用多个旋风分离器并联组成,每个旋风分离器均采用切向的进风口15,进风口15具有两侧,直接与旋风分离器筒体的内壁相切的切向侧121和一个引导侧122。但该旋风分离器筒体的进风口15为普通的切向进风口,存在如下缺陷:一、当所述引导侧的宽度较窄时,进风口15中的部分气流不做离心运动,具体为沿引导侧122进入旋风筒的部分气流来不及做切向圆周运动,直接被吸入设置在旋风分离器筒体中心的出风口;二、沿进风口15的切向气流不会及时的沿内壁螺旋向下运动。
另外,在图1中,如果进风口15的引导侧122宽度较宽时,也能保证大部分气流沿切向进入旋风筒体并沿旋风筒体的内壁做切向圆周运动,即当引导侧122较宽时,无论在旋风筒体内侧凸设或外侧延伸,均能起到切向引导进风的作用,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果也较好。但随着引导侧122的宽度增加,必然导致锥形筒体9、10、11的横截面直径减少,从而导致连接板14上无法设置多个横截面积较大的锥形筒体。若设置多个锥形筒体,必然导致连接板14的面积增大,增加旋风桶的体积,增大吸尘器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该装置体积较小,过滤效率更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一种旋风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位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下游;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具有旋风筒体,该旋风筒体侧壁设置进风口,进风口的一侧与旋风筒体的内壁相连接,从所述第一旋风分离单元进行气固分离后的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旋风筒体后沿旋风筒体的内壁作旋向运动;所述进风口的另一侧设置引导肋,所述引导肋沿旋风筒体的内壁向旋风筒体的内腔凸设。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旋风分离装置,该装置为单级旋风分离装置,该旋风分离装置具有旋风分离单元,所述旋风分离单元具有旋风筒体,所述旋风筒体侧壁设置进风口,进风口的一侧与旋风筒体的内壁相连接,含尘气流通过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旋风筒体后沿旋风筒体的内壁作旋向运动;所述进风口的另一侧设置引导肋,所述引导肋沿旋风筒体的内壁向旋风筒体的内腔凸设。
上述的两种旋风分离装置中的所述引导肋沿进风口的上边缘向进风口的下边缘延伸,且引导肋沿进风口的下边缘继续向下延伸一段距离。所述引导肋沿进风口的下边缘向下延伸的距离为D;设定进风口的高度为h,则0<D≤1/5h。
所述旋风筒体为圆锥形筒体,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
优选地,所述引导肋向旋风筒体的内腔凸设的距离由上到下逐渐减小,其距离小于或等于旋风筒体对应高度的横截面直径的1/3。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肋凸设的方向与所述旋风筒体内壁相连接的进风口的一侧相平行。
引导肋凸设的方向与所述旋风筒体内壁相连接的进风口的一侧可以形成先小后大的喇叭口的形状或先大后小的喇叭口的形状,如果形成的是先大后小的喇叭口的形状,气流过滤效果也比较理想。
进一步地,第一种旋风分离装置中的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具有旋风筒体的数目为6~12个,旋风筒体围绕所述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中心轴均匀排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旋风吸尘器,该旋风吸尘器包括吸尘器主体和吸嘴,吸尘器主体内设有以上所述的旋风分离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旋风分离器;
图2为本发明旋风分离单元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旋风分离单元实施例一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旋风分离装置实施例一具体结构的3D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旋风分离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旋风分离单元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直立式旋风吸尘器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卧式旋风吸尘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6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