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7145.3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7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忠 |
主分类号: | B29C45/78 | 分类号: | B29C45/78;B29C45/26;B29C45/73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模快冷 注塑 成型 工艺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成型工艺及其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注塑成型工艺都是采取模具冷至热然后再冷却循环周期来完成,而传统的注塑成型工艺有以下缺陷:
1、只能保持恒定的模具温度,模具温度不能超过树脂的热变形转折点,一旦模具温度超过所成型树脂的热变形转折点温度,成型件就无法固化或者需要太长的冷却时间来固化;
2、在成型塑胶产品时无法消除塑胶产品表面的夹水线,也无法提高塑胶产品表面的光泽度,即使用高光的模具表面也没有办法达到高光的效果;
3、在成型含有金属粉的树脂时无法消除沉淀的条状金属痕迹,也无法达到光亮的金属表面效果;
4、在成型含有碳纤维或玻纤维的树脂时同样无法消除其产品表面的夹水线,也无法提高其产品表面的光泽度,即使用高光的模具表面也没有办法达到高光的效果。
5、在金属压铸成型加工时无法达到快速冷却的效果,导致金属铸造周期过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成型品质量与产量,适用多种注塑材质并完善传统注塑工艺不足的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及其设备。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其准备事项包括:
●启动高压冷却装置;
●启动模温控制器给模仁内的导热体加热;
●设定模仁内的热源的温度值;
●设定模仁对树脂的加工温度和树脂的固化温度;
●设定树脂熔融温度;
●设定成型参数;
●连接高压冷却系统与注塑成型机之间的互锁信号。
以上所有温度的设定都需根据不同的树脂来设定不同的温度。
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树脂烘干炉将树脂烘干,将烘干的树脂通过树脂下料斗送入熔胶料管,加热熔胶料管至树脂的熔融温度使树脂达到熔融状态;
b、启动冷却水塔准备冷却水,用模温控制器预热模仁至设定的加工温度;
c、当模仁温度高于设定的加工温度时,用PLC控制终端控制能够调节冷却水循环速度和冷却水温度的高压冷却系统准备低温水,开启注塑成型机使模具关闭,控制注塑成型机的射胶系统进行射胶;
d、当模仁温度高于设定的加工温度5℃时,控制高压冷却系统给模仁注低温水降温,当模仁温度下降到树脂软化点以下至塑胶制品固化时,控制高压冷却系统停止给模仁注低温水降温;
e、启动注塑成型机开模系统开启模具,取出塑胶制品。
如上所述的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烘干的树脂水分含量小于0.02%。
如上所述的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高压冷却系统内低温水的温度设定为5-90℃。需根据不同的树脂和工艺节能要求设定低温水的温度,其中所述的高压冷却系统为本申请人于2010年7月20日申请的专利申请号:201020271728.5的“一种注塑模具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产生0℃的低温水。
如上所述的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当高压冷却系统内低温水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打开冷却水塔进水阀和出水阀对高压冷却系统进行循环换水并冷却回流的水。所述冷却水塔内设有风力装置可以对回流回的热水进行自然降温至30℃,再由高压冷却系统2调节至所需低温水的温度。
如上所述的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模仁的加工温度设定范围在60-400℃,模仁中的热源温度设定为300-600℃。需根据不同的树脂设定不同的加工温度。
一种用于上述热模快冷注塑成型工艺的模具,包括前模仁和后模仁,前模仁和后模仁合模后形成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内分别设有用于给模仁加热的加热装置和用于给模仁降温的冷却装置,在前模仁和后模仁上设有避免热量损失的隔热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前模仁和后模仁内靠近隔热板的一侧,所述的加热装置包括导热体,在所述导热体内设有热源,该热源为电发热丝。
如上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若干条冷却水路,所述的冷却水路设置在加热装置与模腔之间靠近模腔一侧的前模仁和后模仁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为十个,分别设置在前模仁和后模仁的外表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忠,未经王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71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