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ZnO/累托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8786.0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9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周培疆;潘茂华;李世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06 | 分类号: | B01J23/06;B01J20/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zno 累托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纳米材料,更具体涉及一种纳米ZnO/累托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吸附剂和光催化降解。
背景技术
近年来,ZnO因其活动性高、化学稳定性好、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廉价和有较高的价带能级等特点,已成为当今光催化领域中最具潜力的一种催化剂。但ZnO有其固有缺陷——纯纳米ZnO易团聚、电子-空穴易复合、吸收波长主要在紫外区域。因此要提高ZnO的催化性能,需对其进行改性,用天然矿物累托石负载纳米ZnO即是提高光催化活性途径之一。累托石是一种特殊的层状黏土矿物材料,在水中有良好的吸附性、亲水性和胶体性。将纳米ZnO与累托石复合不仅能充分利用累托石的吸附性能,且能改善纳米ZnO的团聚现象,拓宽其吸收光谱,从而提高其吸附剂光催化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纳米ZnO和累托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该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易控制,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单,且价格低廉;所得材料热稳定性好、纯度高;粒径尺寸范围在10 nm-25 nm;累托石成功负载了纳米ZnO。该材料光催化性能优良,且无毒、无污染。产品用于吸附和光催化研究,具有良好吸附性能;在可见光下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既保持了纳米ZnO良好的量子效率,且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率;同时还实现了对纳米ZnO的固载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纳米ZnO作为单一光催化剂应用分离回收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其技术构思是:纳米ZnO和累托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其组成为纳米氧化锌和累托石不同比例组成。具体材料为:醋酸锌 (Zn(Ac)2·2H2O,上海美兴化工有限公司)、二甲苯 (C8H10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二醇 (C2H6O2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合肼 (N2H4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无水乙醇(C2H6O 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ZnO和累托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1、室温(20-25℃,以下相同)下,用精密天平称取1.6425-3.6500g水合醋酸锌,加入到50ml的二甲苯和1.418-1.500ml的乙二醇混合溶剂中。搅拌25-35分钟后,滴加1.200ml的水合肼和50ml的乙醇混合溶液,继续搅拌55-65分钟,溶液逐渐变成乳白色。
2、称取7. 084-7.485g预处理后的累托石粉末加入到氧化锌反应体系中, 继续搅拌4-6h后,将反应液转入到分液漏斗中,静置分离。
3、静置11-13h后将固体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反复洗涤2-4次,离心分离后得糊状物,将盛有糊状物的坩埚放入烘箱中68-72℃干燥5-7h, 转入马弗炉中于500℃温度下煅烧4-6h, 研磨成粉末得该复合材料。
所述的氧化锌/累托石纳米复合材料中,ZnO与累托石的质量比为 1:3。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制备了ZnO/累托石复合纳米吸附及可见光催化剂;
2、将纳米ZnO负载在累托石上, 充分利用累托石的吸附性能, 增大纳米ZnO周围有机污染物浓度,从而提高纳米ZnO对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及光催化降解作用。
3、对纳米ZnO材料进行改性, 使其吸收波长发生红移。
4、与纯纳米ZnO相比较,可大幅度减少纳米ZnO用量(减少75%用量),从而降低实际废水处理成本。
5、不会引入副产物,具有效率高、能耗低、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ZnO与累托石的质量比为 1:3、反应时间5~6 h、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5h)、适用范围广、可重复利用(累托石/氧化锌纳米复合材料在进行光催化反应实验时,可重复利用3~5次)及可减少二次污染等突出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突出特点,仅在于说明本发明而决不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纳米ZnO和累托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87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吸附式磁悬浮轨道车
- 下一篇:低排放量废气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