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燃料控制方法及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18929.8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5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生全;马荣贵;马志义;赵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D19/06 | 分类号: | F02D19/06;F02D41/3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史玫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燃料 控制 方法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发动机汽缸喷油器喷油量的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燃料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料控制一般采用纯电子线路构成,未使用集成微处理器,并且装置中采用继电器作为模式选择开关和冷启动开关,通过继电器开启和闭合来选择燃料控制模式;冷启动时利用外部开关控制继电器保持开启一段时间,喷油器连续喷油,保证启动。喷油脉冲电信号经过LM139JS电压比较器,对脉冲信号的宽度进行调整,放大输出到喷油器。此类控制器存在有一下两大缺陷:
(1)适用范围较小,若更换燃料种类,需手动改变电路,操作较为复杂且精度比较低。
(2)在低温的环境下,需根据人都主观判断温度高低决定是否做冷启动,这样操作准确性不高。且冷启动的方法一般是打开点火开头,通过一个外置开关的开闭向发动机缸体内喷适量的燃油,按一下启动开关按钮(不超过0.5s),喷油器连续喷油加浓,增加混合气的浓度,使汽车启动,且喷油量的多少需要人工不断的尝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燃料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控制器在人工控制冷启动和修改燃料适用参数较为复杂且不精确的缺点。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燃料控制器。
为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汽车燃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不改变汽车电脑的前提下,控制器对发动机燃油喷射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器实时截取汽车电脑输出的喷油脉冲信号,通过采样获取得初始喷油脉冲宽度;控制器获取燃料种类信号和室外温度信号;当汽车燃料为汽油时汽车启动时与运行时的喷油脉冲宽度均为初始喷油脉冲宽度;当汽车燃料为醇类燃料时:室外温度>10℃时,汽车启动时与运行时的喷油脉冲宽度为初始喷油脉冲宽度的120%~160%,室外温度≤10℃时,汽车启动时的喷油脉冲宽度为初始喷油脉冲宽度的100%~800%,经1秒~8秒启动完成后即运行时的喷油脉冲宽度为初始喷油脉冲宽度的120%~160%。
一种实现上述方法的汽车燃料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单元、测温电路和模式切换开关;所述主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信号输入电路、整形电路、处理模块和驱动电路,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测温电路与处理模块连接;其中:
所述信号输入电路包括电阻R1和电容C1,电阻R1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共线,电阻R1的另一端接+12V,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整形电路包括芯片U1、电阻R2和电容C2,芯片U1为光电耦合芯片,芯片U1的1脚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和电容C1均与芯片U1的3脚连接,芯片U1的4脚接地,芯片U1的6脚通过电容C2接地,同时芯片U1的6脚接入+5V,电阻R2的另一端接+12V;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芯片U2、电阻R3和电容C3,芯片U2是Atmel公司生产的AVR系列8位单片机,芯片U2的4脚与芯片U1的5脚连接并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5V并通过电容C2接地,芯片U2的7脚、20脚和21脚共线连接+5V并通过电容C3接地,芯片U2的8脚和22脚共线接地;
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功率场效应管Q1、电阻R4和电容C4,功率场效应管Q1的栅极G通过电阻R4与芯片U2的23脚连接,功率场效应管Q1的源极S接地,功率场效应管Q1的漏极D通过电容C4接地并输出到对应的喷油器;
所述模式切换开关为一外置开关,该外置开关一端与芯片U2的14脚相接,另一端接+5V;
所述测温电路包括一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芯片U2的10脚连接。
本发明的汽车燃料控制器的其他技术特征为:
所述芯片U1为HCPL-M611的光电耦合器。
所述芯片U2为为ATmega8单片机。
所述功率场效应管Q1的型号为IRF530N。
所述温度传感器为DS18B20温度传感器,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DQ端口接芯片U2的10脚。
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有至少一个副控制单元,该副控制单元与主控制单元中的元器件及电路相同,副控制单元中的芯片U2与主控制单元中的芯片U2相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89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转子风力发电系统
- 下一篇:舰船用风雨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