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水汽分离节能疏水阀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8946.1 | 申请日: | 2011-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00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30 |
发明(设计)人: | 廖海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海康 |
主分类号: | F16T1/20 | 分类号: | F16T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自动 水汽 分离 节能 疏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阀,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水汽分离节能疏水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疏水阀的内部设计成把出口紧密封闭就能达到排水不排蒸汽的效果,事实上这是错误的,如果设备上的气压与疏水阀的气压成正比时,冷凝水在设备内缓慢流出使设备的热能被冷凝水吸收而降低设备的热能,如果蒸汽或不凝性气体如空气在冷凝水被排放之前先进入了疏水阀,导致疏水阀出口关闭阻止了冷凝水正常排放造成滞留,使设备热效率大大降低。改进的疏水阀是增加一排气装置,把蒸汽排出才能疏水,增加排气装置虽然使设疏水阀正常工作,但排出蒸汽造成蒸汽的浪费,不节能。
设备在刚开机时与工作一段时间后冷凝水量是不同的,而且设备负载量波动也会影响冷凝水量,疏水阀设计时的最大难题是设定阀门的开度,现有的疏水阀是为一个固定的开度,不能随冷凝水增多而调大开度,冷凝水较多时不能及时排放,积存的冷凝水会使设备的热能损失,热效率降低;冷凝水较少就会产生蒸汽泄漏,造成蒸汽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及时排放冷凝水、有效减少蒸汽排放和提高热效率的全自动水汽分离节能疏水阀。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自动水汽分离节能疏水阀,包括阀体、阀盖和阀球,阀体上设有入口与出口,阀体与阀盖形成可容纳冷凝水的空腔,所述阀体上设有排出阀座,排出阀座设有第一排出孔和第二排出孔,排出阀座内设有可由阀球带动可在排出阀座内上下升降的阀芯,阀芯上设有可与第一排出孔或第二排出孔对齐的排水通道。
所述阀球固定在阀芯上端。
所述第一排出孔和第二排出孔设在排出阀座的侧壁上。
所述第一排出孔直径不大于第二排出孔直径,第一排出孔位于第二排出孔下方。
所述排水通道由相互连通的一环形凹槽与一“T”形通道组成。
所述排出阀座下端固定一包围绕水阀座下端的直角隔离壁。
所述入口上固定一导入阀座,导入阀座上设有导入孔。
所述导入孔设在导入阀座的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排出阀座设有第一排出孔和第二排出孔,排出阀座内设有可由阀球带动可在排出阀座内上下升降的阀芯,阀芯上设有与第一排出孔对齐的排水通道,当冷凝水较少时通过排出阀座的第一排出孔排水,当冷凝水较多时阀球上升带动阀芯上升,第一排出孔和第二排出孔同时排水,具有能自动调节冷凝水排放速度、排水连续,有效防止冷凝水滞流和蒸汽排放,减少设备的热能损失,提高热效率,节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半剖立体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5中阀芯上升时排水通道与第二排出孔对齐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阀芯继续上升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水汽分离节能疏水阀,包括阀体1、阀盖2和阀球3,阀体1上设有入口11与出口12,所述阀体1上设有排出阀座13,排出阀座13设有第一排出孔131和第二排出孔132,排出阀座13内设有阀芯4,阀球3固定在阀芯4上端,阀芯4可由阀球3带动可在排出阀座13内上下升降;阀芯4上设有可与第一排出孔131或第二排出孔132对齐的排水通道41。
第一排出孔131和第二排出孔132设在排出阀座13的侧壁上;第一排出孔直径不大于第二排出孔直径,第一排出孔131位于第二排出孔132下方;排水通道41由相互连通的一环形凹槽与一“T”形通道组成。排出阀座13下端固定一包围排出阀座13下端的直角隔离壁14。入口11上固定一导入阀座15,导入阀座15上设有导入孔151;导入孔151设在导入阀座15的侧壁上。
本发明的一种全自动水汽分离节能疏水阀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时阀芯4上的排水通道41与排出阀座13的第一排出孔131对齐(如图5所示),当携带冷凝水的蒸汽从入口11进入导入阀座15,通过导入孔151进入阀体1与阀盖2形成的空腔,蒸汽在空腔内冷却成冷凝水,由于开始时冷凝水较少,所以阀芯4上的排水通道41与排出阀座13的第一排出孔131对齐;当冷凝水水位达到直角隔离壁14高度时就进入直角隔离壁14与排出阀座13之间的空间,水位高度达到第一排出孔131高度时就从第一排出孔131流入排水通道41,再从出口12流出;当冷凝水较多时,阀球3在冷凝水浮力作用下上升,阀球3上升带动阀芯4上升,阀芯4上升到一定高度使排水通道41与第二排出孔132对齐(如图6所示),这时冷凝水经第一排出孔131而不经排水通道41直接流入出口12同时冷凝水经第二排出孔132经排水通道41流入出口12,第一排出孔131和第二排出孔132同时排水提高冷凝水排放速度;当冷凝水继续增多时,阀芯4继续上升,使第一排出孔131和第二排出孔132不再受阀芯4约束,冷凝水经第一排出孔131和第二排出孔132而不经排水通道41直接流入出口12同时排水(如图7所示),进一步提高冷凝水排放速度;当冷凝水又减少时,阀球3下降,阀球3下降带动阀芯4下降使阀芯4上的排水通道41与排出阀座13的第一排出孔131或第二排出孔132再次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海康,未经廖海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8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气颗粒物监测装置
- 下一篇:开放式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机械安装和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