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电池功能EVA胶膜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9158.4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52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观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观幸 |
主分类号: | C09J7/00 | 分类号: | C09J7/00;C09J123/08;C09J131/04;C09J11/04;C09J11/06;H01L31/048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1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3100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电池 功能 eva 胶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具有增光效果的太阳能电池功能EVA胶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EVA胶膜不会改变光的波长,还阻碍光的进入量,降低了太阳能电池板的光电转换功效。现有的太阳能电池EVA胶膜主要是密封,粘合为主,没有其他的特别功能。
本发明的这种具有增光效果的太阳能电池功能EVA胶膜,是通过添加一种或几种化合物材料来对原EVA胶膜的改性,能增大光通量,递增光的波长。使得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提高2%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胶膜内添加含硅或含钛化合物,提高了光的透射率和光电的转换率,增加了光的散射与反射效果的太阳能电池功能EVA胶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太阳能电池功能EVA胶膜,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100份;
交联剂 0.1~15份;
抗氧剂 0.05~3份;
光稳定剂 0.01~5份;
硅烷偶联剂 0.01~1份;
含钛/含硅化合物 0.1~20份;
增光剂 0.1~6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还包括增粘剂0~0.6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粘剂选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作为优选,所述的交联剂为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2,5-二甲基-2,5-双(叔丁基过氧)己烷中的任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抗氧剂为亚磷酸三(单壬基苯和二壬基苯混合酯)。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稳定剂为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
作为优选,所述的硅烷偶联剂选用kh-570CAS或KH-570。本发明在功能EVA胶膜中加入了硅烷偶联剂,可以提高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电气性能、透光性能,特别是能大幅度提高符合材料的湿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含钛化合物为硅化钛、三氧化二钛、四烷氧基钛、酰基钛和钛螯合物中任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含硅化合物为二氧化硅、硅化钛、三乙基硅烷、硅酸铝、单晶硅或多晶硅。
本发明的功能EVA胶膜因加入了含硅或含钛化合物。不同的化合物晶体有它不同的晶体结构;不同的晶体结构会产生不同的光反射效果。当光散射在晶体表面时不同的晶体棱角和它的棱面会使光产生二次或多次反射和折射效应,能起到:
a:会使光波产生重复散射,增加光波量。
b:能使一部份不可见光波转变为可见光波范围。促使硅晶电池吸收和转换的光量更多。
作为优选,所述的增光剂选用液体塑料增亮剂ZEP-2或ASK助剂。本发明的功能EVA胶膜中加入了增光剂,增加了胶膜对光的反复折射效应。因EVA树脂内部及外部形成许多肉眼所观察不到的微细空气孔及表面毛细坑,这些微细孔及毛细坑会倒致产品内部透光率低下外部形成漫反射,增光效应会让树脂内部消除微细空气孔填充表面毛细坑从而改善产品的内部透光率及外部反光率。
本发明的功能EVA胶膜是加入一种或多种化合物材料改性原有的EVA胶膜的结晶度。这些化合物材料能对光起到改变和增大的作用。这些化合物材料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本发明中所用的有机材料如:有机含硅类化合物和有机含钛类化合物。如硅氧烷类、三乙基硅烷、四烷氧基钛、酰基钛和钛螯合物等。
本发明中所用的无机材料如:无机含硅化合物和无机含钛酸盐类化合物。二氧化硅、硅酸铝、硅化钛等。也可以是硅晶体物质和钛化合物晶体:多晶硅、单晶硅、三氧化二钛等。
这些化合物均匀紧密地与EVA胶膜混合在一起。当光通过这些化合物时它本身不吸收光源,它会反射光子,使光在它的表面反复折射,这就增大了光量。这些化合物还能对弱光波及不可见光具有转换功能,把一部份不可见光源转变成可见光。更大的增加了光量,提高了硅片对光电的转换效率。
本发明的功能EVA胶膜工艺及条件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观幸,未经孙观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91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