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19757.6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3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郭芝萍;周永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芝萍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P11/02;A61P37/08;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31500 山西省临汾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过敏性 鼻炎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属于中医鼻渊范畴。鼻痒、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量水样鼻涕和鼻塞为其典型症状,常伴头痛、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虚眩不已,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过敏性鼻炎多因吸入花粉或刺激物如香水、烟味、油漆、报纸油墨、除臭剂或其他喷雾剂以及冷空气和空气中污染物等诱发。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多为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邪热循经上蒸,犯及鼻窍;或胆经炎热,随经上犯,蒸灼鼻窍;或脾胃湿热,循胃经上扰等引起。
目前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多为药物脱敏疗法,如抗组胺药、过敏介质阻释药、皮质激素类药物等;以上药物用药可控制病情,停药即发,需长时间内服,且经常伴有嗜睡、精神萎靡,对病人肠胃刺激较大,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疗效也不十分理想。
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制剂如鼻炎康、霍胆丸、辛苓冲剂、千柏鼻炎片等效果也不理想,且寒凉伤胃,有一定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该药物以中药为原料药,具有通鼻窍、抗过敏的作用,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黄芪50-70,白术25-35,防风24-35,银柴胡26-35,乌梅26-33,五味子25-32,蝉蜕27-35,辛夷26-32,苍耳子15-20,白芷50-68,桔梗15-19,细辛5-6,薄荷5-7,白蒺藜15-21。
可以将上述原料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口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丸剂。
将上述各原料药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按所述重量份数取粉碎至100目细粉的黄芪、白术、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蝉蜕、苍耳子、白芷、桔梗、细辛和薄荷,与所述重量份数粉碎至120目细粉的白蒺藜和辛夷混合均匀得到药面,按药面︰蜂蜜=1︰1.15的重量比,将加热至沸腾沫散的蜂蜜加入药面中,搅拌均匀后制成丸剂。
本发明药物以防风、辛夷、苍耳子、细辛、桔梗发散之品,宣发肺气、通鼻窍为君药,黄芪、白术、五味子益气固表以助肺宣发之力为臣药,银柴胡、蝉蜕甘寒滋阴以达阳中求阴之妙为佐药,乌梅、五味子酸涩收敛肺气为使药,并且蝉蜕、桔梗可消除鼻腔粘膜之肿胀,五味子、蝉蜕现代药理研究有脱敏作用。故而,本发明药物阴阳共调,宣散与收敛同用,疏风宣肺、行气活血、芳香开窍、宣通鼻窍,标本兼治,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
本发明药物的一个治疗周期为一年,用药时段包括:1、发作期间用药2个月,早晚各服一丸,1%生姜水送服;2、入伏之日用药1个月,早晚各服一丸,1%生姜水送服;3、冬至开始用药100天,早晚各服一丸,1%生姜水送服。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共选择32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2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
以上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为主要症状,伴有嗅觉减退、眼痒,咽喉痒等症状。2)起病迅速,症状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间歇期无喷嚏及鼻塞。3)常因接触致敏物质或因温度变化而诱发。4)鼻腔检查见鼻黏膜水肿,苍白或充血,鼻甲肿胀,发作时有较多清稀分泌物。5)实验室检查,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将上述328例患者按照本发明药物服用方法观察一个治疗周期,疗效判断标准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显效:治疗一个周期后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均减少为正常;有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未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后病情好转程度不明显。
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显效231例,占70.5%;有效89例,占27.1%;无效8例,占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芝萍,未经郭芝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97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