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入阶段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110219922.8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74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谢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2/18 | 分类号: | H04W52/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梁丽超 |
地址: | 51805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入 阶段 功率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入阶段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是指给终端提供服务的设备,基站通过上下行链路与终端进行通信。下行是指基站到终端的方向,上行是指终端到基站的方向。多个终端可同时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发送数据,也可以同时通过下行链路从基站接收数据。
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OFDM)技术由于能够有效对抗多径干扰和窄带干扰、频谱效率高而成为了无线通信物理层技术的主流技术,OFDMA+MIMO技术相比第3代的CDMA技术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更适合于宽带移动通信系统。WiMAX采用OFDMA技术为物理层核心技术且兼顾移动性和宽带特征的WiMAX802.16e标准和正在制定中的802.16m标准。
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采用OFDM技术的系统)中,功率控制的目的有以下三个:
1)克服无线信道的慢衰落对信号的影响。
主要目的是克服无线信道慢衰落和干扰中变化缓慢的部分对信号质量的影响,快衰落和干扰中变化剧烈的部分通过交织编码来克服。
2)防止功率攀比上升,降低系统总的干扰水平。
任何一个信道的发射功率都会造成对其他信道的干扰,当系统处理功率稳定点时,任何的功率提升都会造成对其他用户的功率攀比上升,从而造成整网干扰的大幅上升,功率控制通过控制信道的发射功率,使全网的发射功率处于一个有解的最小点或准最小点,从而降低系统内的干扰水平,提高系统的容量。
3)在满足通信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发射功率。
功率控制技术是一种优化技术,优化的目标是满足通信质量要求(带宽、误码率、误帧率)的条件下尽量减少发射功率。
功率控制是对载波功率进行控制,802.16e协议中规定了子载波相同功率谱密度(PSD,power spectral density)准则:不管分配了多少子载波,都必须保证每个子载波的PSD相同;当总功率不足以保证当前的PSD时,终端需自动降低PSD,使分配到每个子载波的PSD相同。
终端的总发射功率与单个载波发射功率之间的关系如下:
Ptotal=Psubcarrier+10*log10(Nallocation)
其中:Ptotal表示总发射功率,Psubcarrier表示单个子载波发射功率,Nallocation表示分配的子载波数。
由上述关系可知,因为终端的最大总发射功率是固定的,当终端总发射功率达到最大值时,Nallocation越大则Psubcarrier越小,Nallocation越小则Psubcarrier越大,所以根据上行载波干扰信噪比(或称为信噪比)(Carrier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简称为CINR)及Psubcarrier控制好Nallocation,即子载波数。例如,一个子信道中有24个子载波。
无线通信系统的接入过程是一个基站与终端之间的接入相关管理消息的交互过程,时间很短,对用户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接入成功率,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接入过程中仅仅采用提升功率的做法。但是,这样会存在问题:只单纯地提高功率不一定能解决问题,并且接入阶段功率水平的提高会造成上行干扰,进而影响接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入阶段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阶段功率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触发功率控制;对子信道数进行调整来控制所述功率。
对所述子信道数进行调整包括:在上行突发发生错误或者发射功率已经饱和的情况下,调整所述子信道数来控制所述功率。
调整用于发送分片的子信道数包括:限制所述子信道数不超过阈值。
对所述子信道数进行调整包括:在管理消息能够进行分片的情况下,调整用于发送所述可分片管理消息使用的子信道数。
触发所述功率控制包括:通过缩短功率控制周期的方式触发所述功率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199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