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透镜以及其发光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0096.9 | 申请日: | 2011-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9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赖利弘;赖利温;许立民;陈永泰;刘锋彬;张书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禧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勍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透镜 及其 发光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光学组件,特别是一种光学透镜以及其发光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居家保全或其它商业上的需求,红外线监视系统或辨识系统已被广泛的应用。已知的系统大多使用多个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光源。然而,以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光源不仅功耗较高,且照明光无法投射至远处,例如200至300公尺,因此限制了系统的应用范围。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目前已有采用激光光源作为红外线监视系统或辨识系统的照明光源。然而,已知的面射型激光芯片的输出光形为中央较暗的甜甜圈形,容易造成影像产生阴影,导致系统的辨识精确度降低。
综上所述,如何提升红外线照明光源的均匀度以及投射距离便是目前极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透镜,其具有一入光曲面以及一出光曲面,较佳者,可将入光曲面雾化处理。因此,入射至本发明的光学透镜的光源是先经发散后再收敛于一预定角度,以使采用本发明的光学透镜的发光模块所输出的照明光较为均匀且投射距离较远。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是用以调变一面射型激光芯片所产生的光线。本发明的光学透镜包含一具有一凹槽的主体。凹槽的一底表面具有一入光曲面,且主体与底表面相对的一外表面具有一出光曲面,其中凹槽用以容置面射型激光芯片,且面射型激光芯片与入光曲面具有一间距。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发光模块包含一光学透镜以及至少一面射型激光芯片。光学透镜包含一具有一凹槽的主体。凹槽的一底表面具有一入光曲面,且主体与底表面相对的一外表面具有一出光曲面。面射型激光芯片设置于凹槽内,且面射型激光芯片与入光曲面具有一间距。
以下经由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当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立体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
图2为一下视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
图3为一剖面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沿图2的AA线的剖面结构。
图4为一剖面图,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光模块。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主体
11 凹槽
12 底表面
121 入光曲面
13 外表面
131 出光曲面
14 突出部
20 电路板
30 封装载板
31 发光组件
D 距离
H 突出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的立体图。图2显示本发明的光学透镜的下视图。图3显示本发明的光学透镜沿图2的AA线的剖面结构。请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光学透镜包含一主体10,其具有一凹槽11。凹槽11的底表面12具有一入光曲面121。于一实施例中,入光曲面121为一非球面。较佳者,入光曲面121经雾化处理使其粗糙化。依据此结构,入光曲面121具有将入射的光线产生发散的效果。主体10与凹槽11的底表面12相对的一外表面13具有一出光曲面131。于一实施例中,出光曲面131可为一球面。出光曲面131具有将通过入光曲面121而发散的光线产生收敛的效果。因此,设计者可依需求设计,将输出的照明光收敛于一预定角度,以提升照明效率。
依据上述结构,设置于凹槽11内的发光组件所产生的光线是先入射至入光曲面121而发散,再入射至出光曲面131而收敛于一预定角度输出。因此,经由本发明的光学透镜所输出的照明光较为均匀且投射距离较远。
请参照图3,于一实施例中,凹槽11的底表面12至主体10的外表面13的距离D大于出光曲面131的突出高度H,以使入光曲面121以及出光曲面131之间有较大的距离可以使光线均匀化。请参照图2,于一实施例中,凹槽11的侧壁具有多个相对的突出部14。相对的突出部14可使本发明的光学透镜能够与一基板卡合。于一实施例中,主体10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其材料可为玻璃或高分子聚合物,如压克力(丙烯酸,Acryli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塑料材料。需注意者,于主体10的材料中掺杂散射材料亦可产生散射效果,使入射的光线发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禧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禧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09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杆、路灯杆自动合缝焊接的压紧控制机构
- 下一篇:破鳞拉矫机支承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