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脱味花色苷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0354.3 | 申请日: | 2011-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91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8 |
发明(设计)人: | 倪崛;苏记;王晓云;陈亚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H17/065 | 分类号: | C07H17/065;C07H1/08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谢嘉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花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添加剂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从含花色苷植物中制备天然脱味花色苷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色苷是花青素与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一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实、茎、叶和根器官的细胞液中,使植物呈现由红、紫红到蓝等不同颜色。花色苷是类黄酮--以黄酮核为基础的一类物质中能呈现红色的一族化合物,其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在酸性条件下显色较好,呈红色,在中性条件下呈无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花色苷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减少低密度脂蛋白、抗突变、抗肿瘤、改善视力的作用。
我国的食品产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而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也成为了焦点。今年,国家根据食品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对食品添加剂提出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发展方针,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故而人们将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天然食品添加剂,特别是还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的天然食品添加剂。因而近年来利用植物提取天然食用添加剂,已成为食品添加剂领域新的发展潮流。
由于每种植物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气味,该部分气味分子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所以在制备花色苷时,难免会混入该部分气味分子,从而使花色苷伴有特殊异味,不易去除。在使用到食品中后,影响了食品的气味,限制了使用范围。目前制备花色苷的常规方法是以含花色苷植物为原料,经清洗、浸泡、过滤得浸提液,再经浓缩、干燥等工艺流程,得到粉状花色苷产品。这种方法所得的花色苷杂质多,色价低,并且带有强烈的植物特性异味。因此如何在制备天然花色苷的过程中实现花色苷与气味物质的有效分离,是天然花色苷产业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操作简便,能保留植物原有成分、结构及性质不被破坏,并有效脱除植物特征异味的脱味花色苷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所采用的百分是均为质量百分数。
一种制备脱味花色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及粉碎:以含花色苷植物为原料,剔除虫害及变质部分,清洗干净,粉碎后备用;
(2)浸提及过滤:将粉碎后原料用pH值为1.5~2.5的酸性水溶液浸提两次,过滤,收集滤液;
(3)脱味预处理:在滤液中加入复合调节剂,复合调节剂用量为植物原料重量的0.3%~0.6%;搅拌均匀后,静置12~24小时;所述的复合调节剂为苹果酸、乳酸、酒石酸、焦磷酸钠、谷氨酸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树脂精制:将经过脱味预处理后的花色苷液,先通过大孔吸附树脂,选择性吸附花色苷,再用40%~70%食用乙醇解吸,制得花色苷乙醇溶液;
(5)活性炭脱味处理:将花色苷乙醇溶液用活性炭脱味,收集脱味后花色苷乙醇溶液备用;
(6)浓缩、干燥:减压浓缩,浓缩温度50℃~70℃,回收乙醇,浓缩液波美度为20~30;浓缩液再经喷雾干燥,即得到粉状脱味花色苷产品。
步骤(1)所述的含花色苷植物为紫甘薯、紫甘蓝或紫苏。
步骤(2)所述的酸性水溶液所用酸为盐酸、硫酸或磷酸的一种或几种。
步骤(5)所述的活性炭为木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椰壳活性炭或竹子活性炭的一种或几种,孔径为5~
本发明制备的天然脱味花色苷产品,有效去除了气味分子及杂质,产品无植物特征异味,纯度高,溶解性好,稳定性好,易于运输和保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以1000千克紫甘薯为原料,经清洗、切丝、粉碎,用pH2.0的硫酸水溶液浸提二次,得滤液20000千克,加入3千克苹果酸和1千克谷氨酸,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后,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花色苷,再用70%食用乙醇解吸。花色苷乙醇溶液用木质活性炭脱味处理48小时,减压浓缩到45千克,经喷雾干燥,得的脱味花色苷粉状产品4.2千克。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瑞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3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车间清洁节能环保装置
- 下一篇:翻板曝气生物滤池及其污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