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槟榔作为藻类抑制材料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0400.X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2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兰;廖日红;吴晓辉;胡秀琳;赵立新;李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65/40 | 分类号: | A01N65/40;A01P13/00;C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茵 |
地址: | 10004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槟榔 作为 藻类 抑制 材料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自然水体有害藻类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控制水体中有害藻类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可直接清除水体中的藻类,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是需要昂贵的运行费用,且工作量较大。化学方法见效快而且效果明显;但由于存在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对水环境的生态影响不好确定,长期使用会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生物方法生态安全性好,但往往见效慢,持续时间较长。
槟榔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效,是中医常用的驱虫、消积药物,但在有害藻类控制领域的应用却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效时间快、抑藻效果好、操作简单、生态安全性好的藻类抑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槟榔作为藻类抑制材料的应用,其是将槟榔提取物投放在藻类生长的水体中。
如上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槟榔,指槟榔的槟榔壳、槟榔子或经过加工的槟榔饮片。
如上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槟榔提取物优选为槟榔的水浸泡液。
如上所述的应用,其中,该槟榔的水浸泡液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槟榔浸泡在水中1~15天,槟榔和水的质量比1∶20~1∶167,过滤后得到槟榔的水浸泡液。
如上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水体中槟榔的水浸泡液投放量为每升待处理水体投入60~500毫升浸泡液。
如上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水体中槟榔的水浸泡液投放量,以槟榔重量计为3g/L。
如上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水体中藻细胞密度为>0~1000×104个/毫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是以槟榔作为藻类抑制材料,来抑制藻类生长。槟榔浸泡液在投加后第1天表现出了显著的抑藻作用,藻类抑制率达100%。该应用具有起效时间快、抑藻效果好、操作简单、生态安全性好等优点。本发明可应用于自然水体或人工水体的藻类抑制,如湖泊、水库、河流、公园景观水体、家庭景观水体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槟榔的水浸泡液影响藻类生长曲线。
图2为实施例1中槟榔的水浸泡液对藻类的抑制率曲线。
图3为实施例2中槟榔的水浸泡液影响藻类生长曲线。
图4为实施例2中槟榔的水浸泡液对藻类的抑制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3克槟榔饮片用500毫升去离子水在密闭瓶中浸泡15天后过滤,取浸泡液50毫升加入100毫升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作为试验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起始藻细胞密度为120×104个/毫升。对照组在100毫升铜绿微囊藻培养液中加入50毫升去离子水。两组均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瓶平行。投加槟榔厌氧浸泡液后1天、3天、5天、7天、9天、11天测定藻细胞密度。
对照组藻细胞密度为80-3600×104个/毫升。藻细胞密度随时间变化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藻细胞密度随时间变化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4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