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110220692.7 | 申请日: | 2011-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6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7/26 | 分类号: | H04L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张颖玲;程立民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交 频分复用 调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通信需求的日益增长,蜂窝移动网也由2G发展到3G,以及现在的长期演进(LTE)系统以至未来的4G。在3G以后的无线通信技术中,采用了频谱效率和抗多径效应性能优越的OFDM技术。OFDM技术是多载波技术,有其固有的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过高的问题,这将给功率放大器(PA)的线性度提出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便携式设备而言,这将大大增加PA的功耗和降低发射信号的质量,诸如较大的杂散辐射和邻到泄露。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人们发明了单载波OFDM技术,即SC-DFT-OFDM技术,但其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编码带来了额外的处理能力要求,同时虽有3分贝(db)左右的PAPR降低,但降低的程度还是不够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FDM调制方法和装置,能够在对数据进行OFDM调制时减少运算量,大幅降低OFDM调制的PAPR。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OFDM调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待编码数据;
对所述待编码数据进行相位差分编码;
将相位差分编码后的待编码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得到OFDM的时域信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待编码数据为:从OFDM调制前的调制过程获取待编码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OFDM调制前的调制过程为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或正交幅度调制(QAM)。
上述方案中,所述获取待编码数据为:
从OFDM调制前的调制过程得到一个包含n个子载波的OFDM符号所对应的n个复数数据Ci(i=1~n)。
上述方案中,所述对待编码数据进行相位差分编码为:
以待编码数据的模为相位差分编码后的数据的模;前后相邻两个待编码数据的相位差为相位差分编码后的数据的相位;待编码数据中最后一个数据的相位为相位差分编码后的最后一个数据的相位。
上述方案中,所述对待编码数据进行相位差分编码为:
对于获取的复数数据Ci,将每个复数数据的相位记为<Ci,其模记为|Ci|,根据公式(1)、(2)、(3)分别得到相位差分编码后的复数数据Di的模|Di|和相位<Di;
|Di|=|Ci| (1);
<Di=<Ci-<C(i+1),(i=1~n-1) (2);
<Di=<Ci,i=n (3)。
上述方案中,在将相位差分编码后的待编码数据进行IFFT得到OFDM的时域信号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相位差分编码后的待编码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OFDM调制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编码模块、IFFT模块;其中,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编码数据;
编码模块,用于对获取模块获取的待编码数据进行相位差分编码;
IFFT模块,用于将相位差分编码后的待编码数据进行IFFT得到OFDM的时域信号。
上述方案中,该装置进一步包括:映射模块,用于将相位差分编码后的待编码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OFDM调制方法和装置,获取待编码数据;对所述待编码数据进行相位差分编码;将相位差分编码后的待编码数据进行IFFT得到OFDM的时域信号;如此,能够在对数据进行OFDM调制时减少运算量,大幅降低OFDM调制的PAPR。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现一种OFDM调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现一种OFDM调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获取待编码数据;对所述待编码数据进行相位差分编码;将相位差分编码后的待编码数据进行IFFT得到OFDM的时域信号。
下面通过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现一种OFDM调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01:获取待编码数据;
具体的,从OFDM调制前的调制过程获取待编码数据;所述OFDM调制前的调制过程可以是QPSK、QAM调制过程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0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双显示通道
- 下一篇:芒硝尾矿废水的处理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