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墓地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1593.0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13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覃第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覃第崇 |
主分类号: | E04H13/00 | 分类号: | E04H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墓地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殡葬用品。它集火化和安葬为一步到位,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节约、体面的殡葬形式。它是传统的木质骨灰盒的升级换代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殡仪馆传统的做法是,遗体火化后,将骨灰(约2斤)装到一个(容积大于2升)木质骨灰盒或陶罐里,丧属要么将骨灰(盒)寄存在殡仪馆,要么购买一方墓地将骨灰安葬,让逝者入土为安。由土葬到火葬本是殡葬事业的一大进步,可是现在流行的先火葬后土葬的做法,还是要消耗大量的木材和土地,使得火葬的优越性大打折扣。数千年来,人们的传统观念很难改变,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如何满足人们的传统习惯要求。森林和土地都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非常严重。北京的郊区到处是墓地,大有包围城市之势。上海数年以后将无墓地可卖。英国伦敦为了解决墓地紧张的问题,办法是将无主的墓地的骨灰深埋到五米以下,上面再安排新的墓主。这样的办法也难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人们传统的“入土为安”的习惯,为了克服“先火葬后土葬”的缺点,为了节约国家和个人的财力和物力,也为了解决清明扫墓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墓地系列之第三代。
在移动墓地的内部预先安放了一份黄土,因此当把装有骨灰的“圣人居”移入移动墓地之时起,便完成了安葬过程,逝者已经“入土为安”。也可以将黄土更换成“家乡土”,以满足逝者“落叶归根”的遗愿。
移动墓地里面为什么要安放一份黄土呢?我们都知道,“入土为安”首先要有“土”。一座墓地要具备三个要素:骨灰、土和墓碑。无“土”不成墓。移动墓地系列就是根据这三要素的原理发明的。
也许有人会说:这么少一点点的土,能算入土为安吗?在这里我要说:一具一百多斤的遗体,火化之后剩下不到二斤的骨灰,从来没有人说过“少”的 问题。在这里,无论是骨灰和黄土都只是象征意义和纪念意义。只在乎有无不在乎多少。它不是粮食,怕少了不够吃。
移动墓地内部除了安放“圣人居”和黄土之外,还有足够的空间来让亲属安放逝者生前喜欢的珍贵的陪葬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由壳体、亭子、围栏、花圈、香炉和景观树组成的主体前面,用螺装连接一块墓碑,墓碑的正上方雕刻有“天堂”二字,天堂文字下方可镶嵌逝者照片。照片下方有三个可以插入碑文牌的窗口位置。两旁雕刻有象征吉祥的“二龙戏珠”。上盖采用卡口式推拉合上或打开。所有移动墓地的装饰物均是采用热熔铆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它兼具骨灰盒及墓地的功能。不用占地造墓,不耗费木材,有利环保生态。每年节约几万亩土地,几十万方木材。2、它可以随意选择安放地点,便于平时瞻仰追念,逢年过节供奉。如迁居异地可随身带去,就地瞻仰。3、如子女多人分居各地或侨居海外,可将老人遗骨分置若干座移动墓地,供各自就地供奉尽孝。4、既保持了“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又发扬了火葬的优点。由于移动墓地分散了安置地点,每逢清明扫墓,可减轻殡仪馆和公共墓园的拥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壳体,2.墓碑,3.上盖,4.景观树,5.亭子,6.围栏,7.骨灰盒,8.黄土盒,9.花圈,10.香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壳体(1)、墓碑(2)、上盖(3)、亭子(5)均是选用可镀高强度工程塑料ABS注塑而成,便于螺装或热铆装配和各种贵金属(金银等)的电镀装饰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覃第崇,未经覃第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研磨长杆状刀具的治具
- 下一篇:烤锅转动式烤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