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空调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1649.2 | 申请日: | 201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4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代田光宏;福井智哉;山田彰二;迫田健一;加贺邦彦;森刚;道籏聪;高守辉;铃木仁一;谷川喜则;松本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0 | 分类号: | F24F1/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付建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机 室内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风扇和热交换器收纳在壳体内的室内机、以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已往,在壳体内具有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具有多个隔开预定间隙叠置着的翅片和多个贯穿这些翅片的传热管的热交换器)的空调机的室内机是已知的。作为该已往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例如提出有如下的方案:“热交换器4包围风扇转子3的前方、上方和后部上方地设置。该热交换器4,在左右两端折返多次的传热管上安装着多个散热翅片,借助风扇转子3的驱动,使从上部吸入口10a和从前面吸入口11a吸入的空气通过风扇转子3侧,与通过传热管内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4经由制冷剂配管与来自室外机的制冷剂配管连接”(参见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45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常,构成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各构成单元中,用于热交换器的材料最多。因此,在要求节省资源和节能的今天,热交换器的小型化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使热交换器小型化的空调机的室内机、以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具有:壳体,在上部形成有吸入口,在前面部下侧形成有吹出口;轴流式或斜流式风扇,设置在壳体内的吸入口的下游侧;以及热交换器,在壳体内设在风扇的下游侧且吹出口的上游侧的位置。热交换器具有隔开预定间隙叠置着的多个翅片和贯穿多个翅片的多个传热管。在热交换器中,与风扇的外周侧相向的范围的通风阻力大于与风扇的中心部相向的范围的通风阻力。
另外,本发明的空调机具有上述室内机。
轴流风扇或斜流风扇,越到风扇的中心部侧,风量越少,越到风扇的外周侧,风量越多。即,在与轴流风扇、斜流风扇相向的范围的热交换器中,越是与风扇中心部相向的范围,要通过的风量越少,越是与风扇外周侧相向的范围,要通过的风量越多。为此,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使得要通过的风量多的范围(与风扇外周侧相向的范围)的通风阻力大于要通过的风量少的范围(与风扇中心部相向的范围)的通风阻力。因此,热交换器的各范围内的风速(即风量)均匀化,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提高。因此,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热交换器小型化,可实现室内机及具有该室内机的空调机的节省资源化及节能化。
尤其是,在本发明的室内机中,风扇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上游侧,可抑制从吹出口吹出的空气产生旋流、抑制风速分布的不均。在这样的室内机中,室内机的高度尺寸增大,在安装上有时受到制约。因此,能使热交换器小型化的本发明,对于将风扇配置在热交换器上游侧的本发明的室内机,尤其有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从前面右侧看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右侧看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5是从前面左侧看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排水盘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的结露产生位置的纵剖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信号处理装置的构成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另一例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另一例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另一例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另一例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1的另一例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室内机的纵剖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16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影剂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大豆磷转运蛋白GmPHT15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