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传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3671.0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7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市川敬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建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传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地传送电力的电力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有代表性的无线电力传送系统,已知的有利用磁场从送电装置的初级线圈向受电装置的次级线圈传送电力的磁场耦合方式的电力传送系统。但是,在通过磁场耦合来传送电力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各线圈的磁通的大小对电动势具有较大影响,对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具有较高的精度要求。另外,由于利用线圈,难以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那样的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送系统也是已知的。在该系统中,通过电场从送电装置的耦合电极向受电装置的耦合电极传送电力。在该方式中,耦合电极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相对不严,另外,还可以实现耦合电极的小型、薄型化。
图1是专利文献1的电力传送系统100的框图。该电力传送系统100包括供电装置152和受电装置154。供电装置152具备谐振部62和供电电极64、66。受电装置154具备受电电极80、82、谐振部184、整流部86、电路负载88、电力测量部120和阻抗控制部130。电力测量部120通过检测电路负载88的两端电压来测量当前提供给电路负载88的电力值,并且将测量出的电力值输出到阻抗控制部130。阻抗控制部130基于从电力测量部120输出的电力值,控制诸如使用了变容二极管的可变电容元件Cv1的两端电压或可变感应元件Lv1的电感,并且使所提供的电力值最大化。
专利文献2公开了由无线电力传送系统构成充电装置,并且考虑到了在该二次电池充满电后的再充电。
图2是专利文献2的电力传送系统的框图。送电装置1具备振荡电路11、驱动时钟生成电路12、驱动器控制电路13、驱动器电路14a、14b、电容器15a、15b、初级线圈16、电流检测电路17、以及控制电路18。
初级线圈16与受电装置2侧的次级线圈21电磁耦合,通过电磁感应作用从初级线圈16侧向次级线圈21侧传送电力。电流检测电路17检测流到初级线圈16的电流。将该检测电流输入到控制电路18。控制电路18基于电流检测电路17的检测电流来进行给定的供电控制。
受电装置2接收从送电装置1送出的电力,并且通过该电力对二次电池26进行充电。受电装置2具备次级线圈21、整流电路22、平滑用电容器23、调节器(regulator)24、监视电路25、以及二次电池26。
次级线圈21与送电装置1侧的初级线圈16电磁耦合以感应出电压。初级线圈16和次级线圈21的任一个均由在同一平面内将绕线卷为螺旋状的平面状的平面线圈形成,并且通过使该平面彼此对置地接近来产生电磁感应作用。整流电路22对次级线圈21的感应电压进行整流。平滑用电容器23对来自整流电路22的输出电压进行平滑化。将该平滑化电压提供给调节器24。
调节器24基于上述的平滑化电压,生成所期望的稳定后的电压,并且将该生成电压分别提供给监视电路25和二次电池26。将负载27与二次电池26连接。监视电路25根据来自调节器24的输出电压进行动作,并监视二次电池26的电压或电流。
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9-2968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8-236968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电力传送系统中,通过对电路负载88的两端电压进行检测来测量当前正在向电路负载88提供的电力,并且通过按照使所提供的电力值最大化的方式来控制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值或可变感应元件的电感值,来控制交流信号生成部生成的交流信号的频率,但是该控制较为复杂。
在专利文献2的电力传送系统中,在二次电池充满电之后进行再充电的情况下,在每个给定的定时处对初级线圈进行驱动,并且在从该驱动开始经过给定时间之后检测流过初级线圈的电流,基于该检测电流来控制初级线圈,但是由于被初级线圈所感应的电流较为微弱,存在系统变得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传送系统,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来提高电力传送效率,并且能够适当地控制向负载提供的电力。
本发明的电力传送系统具有以下构成。
本发明的电力传送系统具备:送电装置,其具备初级侧耦合电极、向该初级侧耦合电极施加高频的高电压的高频高电压产生电路、以及向所述高频高电压产生电路提供驱动电力的驱动电源电路;受电装置,其具备与和所述初级侧耦合电极耦合的次级侧耦合电极、以及与所述次级侧耦合电极连接的负载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36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向量处理器的基于SIMD的FFT并行计算方法
- 下一篇: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