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骨粘接剂-磷酸镁生物骨胶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3713.0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6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均明;马安博;王爱娟;刘林涛;张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4/02 | 分类号: | A61L24/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骨粘接剂 磷酸 生物 骨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骨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骨粘接剂-磷酸镁生物骨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活中由于创伤、炎症、感染、肿瘤切除和先天畸形等因素造成骨缺损和肢体不全,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其中相当一部分骨创伤者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早期救治或晚期修复。骨组织虽然具有自修复功能,但只限于小面积的骨缺损,且随着年长、疾病及其它因素,这种功能会衰退。骨组织替换材料在人体骨组织的缺损修复及重建已丧失的生理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骨组织替代材料,在力学性能和生物学性能方面要尽量与骨组织相似,现有的骨组织替代材料主要有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它们的复合材料。然而,这些修复材料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在供体来源数量,免疫排斥反应等方面或是在力学稳定性以及长期置于人体中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近年来,在骨修复材料领域,可任意塑形并能自行固化的生物骨胶已成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理想的生物骨胶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降解性、降解产物无毒、与硬组织有匹配良好的力学性能、且能经受高温消毒等性能。因此,制备一种可注射、降解速度快、力学性能良好、兼有骨替代和骨粘接的新型生物骨胶成为骨修复材料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医用骨粘接剂-磷酸镁生物骨胶的制备方法,制备出的生物骨胶兼有骨替代和骨粘接的作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用骨粘接剂-磷酸镁生物骨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1,
先将医用级氧化镁MgO放在坩埚中,然后将MgO和坩埚一起置于箱式电阻炉中在煅烧温度为1100~1600℃的条件下对MgO高温煅烧3小时,然后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将高温煅烧后的MgO干磨粉碎至粒度为6μm~10μm的粉体;
步骤2,
将磷酸二氢钾KH2PO4置于行星式球磨机中干磨粉碎至粒度为10μm~20μm的粉体,并干燥;
步骤3,
将步骤1得到的MgO粉体与步骤2得到的KH2PO4粉体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其中,MgO粉体与KH2PO4粉体的质量比为1 :1;然后边搅拌边向混合物A中加入固相调和液得到混合物B,加完后继续搅拌至混合物B固化,得到固化物,其中,1g混合物A中加入0.25~0.67ml固相调和液;
步骤4,
最后将固化物放置在温度为37℃,相对湿度为100%的环境中48h,即制得磷酸镁生物骨胶。
上述步骤1中,将高温煅烧后的MgO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干磨粉碎至粒径为6μm~10μm的粉体,选用玛瑙球作为研磨球,球料比为1 :1,球磨时间为3小时,球磨机转速为400r/min。
上述步骤2中,将磷酸二氢钾KH2PO4通过行星式球磨机干磨粉碎至粒径为10μm~20μm的粉体,选用玛瑙球作为研磨球,球料比为1 :1,球磨时间为4小时,球磨机转速为400r/min。
上述步骤1中,MgO的煅烧温度为1300~1600℃。
其中,固相调和液为蒸馏水、去离子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或体积浓度为10%的稀磷酸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经本发明制备出的生物骨胶完全可以满足临床的要求,可以用于解决不稳定骨折治疗及人工关节假体粘结固定方面的问题。且本发明制备的生物骨胶可注射、降解速度快、力学性能良好,其水化产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和胶粘性,且对生物体无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及实施例2制备出的两种磷酸镁生物骨胶的XRD相成分对比图谱;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出的磷酸镁生物骨胶的SEM图谱;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出的磷酸镁生物骨胶的SEM图谱;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及实施例4制备出的两种磷酸镁生物骨胶的XRD相成分对比图谱;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出的磷酸镁生物骨胶的SEM图谱;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制备出的磷酸镁生物骨胶的SEM图谱;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出的磷酸镁生物骨胶的重量与浸泡时间关系曲线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出的磷酸镁生物骨胶的失重率变化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37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用半导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组织无线网络现场感知通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