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布式探测节点组网通信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3936.7 | 申请日: | 201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380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步荣;朱胜利;彭冬亮;薛安克;朱晓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探测 节点 组网 通信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与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分布式探测节点组网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有源探测手段(如雷达)面临一系列新的困难和威胁。而分布式的无源探测并采用信息融合的探测系统愈来愈展现出显著的应用前景。分布式无源探测信息融合系统是对多个无源探测节点进行分布组网,通过一定的传输手段将各个探测节点的探测信息传输到统一的信息处理中心,以信息融合的方式实现对目标的识别、定位和跟踪。
一个完整的分布式无源探测信息融合系统由各个探测节点、传输网络和信息融合中心构成。其中传输网络是分布式无源探测信息融合系统的重要环节,可靠并实时地将探测节点采集到的数据传至融合中心对整个系统来说至关重要。鉴于野外探测节点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因此迫切地需要一种能够在各种地理环境中组建网络并实现数据低延时传输的通信终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局限性,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探测节点组网通信终端。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分布式探测节点组网通信终端,包括微处理器模块、串口扩展模块、GPRS模块、CDMA模块、以太网模块和电源模块。串口扩展模块通过并行总线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GPRS模块和CDMA模块通过串行总线与串口扩展模块连接,以太网模块通过并行总线与微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分别为微处理器模块、串口扩展模块、GPRS模块、CDMA模块和以太网模块提供电源。
所述的微处理器模块包括第一微处理器U1、第一静态随机存储器U2、第一闪存U3、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3.3V电源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闪存U3的WP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3.3V电源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闪存U3的RST端相连。第一静态随机存储器U2的A0~A17端分别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A1~A18端相连,第一静态随机存储器U2的CE端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CS0端相连,第一静态随机存储器U2的OE端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OE端相连,第一静态随机存储器U2的WE端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WE端相连,第一静态随机存储器U2的I/O0~I/O15端分别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D0~D15端相连,第一静态随机存储器U2的UB端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BLS1端相连,第一静态随机存储器U2的LB端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BLS0端相连。第一闪存U3的A0~A19端分别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A1~A20端相连,第一闪存U3的CE端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CS1端相连,第一闪存U3的OE端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OE端相连,第一闪存U3的WE端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WE端相连,第一闪存U3的DQ0~DQ15端分别与第一微处理器U1的D0~D15端相连;
所述的第一微处理器U1的的型号是LPC2214,所述第一静态随机存储器U2的型号是IS61LV25616AL,所述第一闪存U3的型号是SST39VF16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3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汽车被水淹的浮力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开方机中多晶硅锭的放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