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次分流和汇流的蜂窝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5337.9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22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小江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 43205 | 代理人: | 赵静华 |
地址: | 410007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次 分流 汇流 蜂窝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蜂窝孔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多次分流和多次汇流的蜂窝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现有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不同可分为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等等;其中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高,节能效果好,但它不耐压,容易堵塞,极大地限制了板式换热器应用范围。而管壳式换热器虽然耐压,但其换热系数低,且占用地方大,不节能。中国专利ZL200920095299.8公开了一种蜂窝陶瓷换热器,包括由一个或一个以上主换热基本单元和两个或主换热基本单元数量两倍的封口基本单元模块化组成,用于高温烟气与被加热气体进行热交换,由于采用导热性能较差的陶瓷材料,体积较大,换热效率不高,容易产生内泄外漏。CN101907411A公开了一种板孔复叠式换热装置,包括由若干片多孔板和形状大小与其相同的密封隔热垫或密封胶相间叠加而成的孔板式换热元件,该换热器板孔使用金属材料,在板孔上交错排列有若干行冷热流体通孔,虽然可以提高换热率,但因换热主体采用板孔叠加方式,板孔制造成本高,安装不便,各板孔之间用密封隔热垫或密封胶密封,漏点多,密封效果不佳,难以承受高压。CN20111018766.8公开了“一种高效无气堵蜂窝孔式换热器”和专利号为201110051620.4公开了“一种蜂窝孔式换热器”。以上均属于一次分流或汇流的换热器,由于一次分流或汇流槽的宽度是由蜂窝孔洞直径大小所决定的,其壁厚也是受到相应制约,而一次槽深度也不能过深,故影响了其耐压高度。使这些蜂窝孔式换热器无法处理大流量;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多次分流和汇流的蜂窝式换热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次分流和汇流的蜂窝式换热器。以实现处理流量大、换热效率高,可以处理粘稠度大的液体和有悬浮粒子的液体、且体积小,重量轻,可降低成本;密封性较好,方便清洗及安装方便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换热单元本体两端的上、下蜂窝式换热板及上、下分合器,在上、下换热板内的蜂窝体同一个端面上交替排列有将该槽内的蜂窝孔洞进行汇流或分流的一次导流槽,一次导流槽中的汇流槽和分流槽交替排列,逆向设置的冷流体进、出口和热流体进、出口;其特征在于,在上、下分合器内分别设有与一次导流槽连通的2~4次导流槽及相互连通的通孔,其导流槽中的分流槽和汇流槽交替排列并实现2~4次的逐级分流或汇流;在上分合器的上端设有上接板,在下分合器的下端设有下接板,在上接板和下接板上设有若干个与2~4分流或汇流槽连接的通孔;所述冷流体进、出口和热流体进、出口分别设在上接板和下接板的两端。
所述2~4次分流或汇流槽的宽度和深度及槽壁厚大于一次分流或汇流槽的宽度、深度和壁厚。
所述2~4次分流槽之间和汇流槽之间依次相互垂直,它们之间通过通孔将同侧的流体连通。即二次汇流或分流槽与一次汇流或分流槽相互垂直;三次汇流或分流槽与二次汇流或分流槽相互垂直;四次汇流或分流槽与三次汇流或分流槽相互垂直。
所述换热板的上、下板与分合器上、下板之间设有密封材料或通过钎焊密封。
所述上、下换热板与换热单元本体钎焊或铸造成一个整体。
所述上、下分合器分别与上接板和下接板钎焊成为整体。
所述蜂窝式换热单元本体的蜂窝孔洞内设有来复线式槽痕。
本发明的优点:(1)多次分流与汇流,可以加大流体处理量,可以处理粘稠度大的液体和有悬浮粒子的液体;换热效率高;耐压强度大;各蜂窝孔洞的流体流速均匀可做到无层流,无死角;(2)多次分流与汇流可加大槽壁的宽度,不局限由一次分流或汇流槽加大流通所带来的承压困难;增强了槽壁的耐压强度,提高了处理流量;还能将蜂窝孔壁做得很薄来提高冷热流体热传导性,减轻重量,节约金属材料而不影响端面密封性能。(3)2~4次分流汇流槽之间依次相互垂直,使后面的分流与汇流槽紧挨着蜂窝体两端面前一次槽。这样合理布局流道,使其各蜂窝孔洞流速均匀,且无气堵情况发生,而流道更加通畅;完全做到无死角,无层流换热,可以保证食品以及医药﹑化工企业的产品质量,使其不会有残留物存其换热器内;也能减轻重量,节约金属材料;降低成本;(4)上、下换热板与换热单元本体钎焊或铸造成一个整体;可实现结构紧凑、重量轻、单位体积内换热面积大,所耗金属材料少,水处理量大,可适合大流量的热交换装置。(5)换热板上、下板及换热板与分合器之间设有密封材料或相互之间通过钎焊密封;可有效防止冷热流体的内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热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分合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小江,未经刘小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53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及其多媒体资料浏览方法
- 下一篇:一种暖手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