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5505.4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8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戴昌贤;苗志铭;徐子圭;何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屏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G6/06 | 分类号: | F03G6/06;F24J2/05;F24J2/24;F24J2/10;F24J2/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陈践实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力 太阳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动力装置,尤其是一种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太阳能集热式动力装置包含一集热组件及一储能组件,通过该集热组件吸收太阳所放射的热能,且将该热能转换成电能或其它能量型态,再将该能量输出至该储能组件储存,如此,让使用者即使是在没有太阳的时候,也能运用早已储存的能量。
现有技术太阳能集热式动力装置在吸收太阳热能后,会将该热能通过一热机转换成轴功输出,而在转换的过程中,因系统匹配考虑,该热机的单位时间能量转换值有限,未能充分利用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能,使得轴功的供应量变少且不稳定,降低该太阳能集热式动力装置的供能效果。
此外,该集热组件大多设有一聚热板,并将该聚热板置于地表平面或屋顶平面,通过该聚热板吸收太阳所放射的辐射热能,为使该聚热板能顺利接收太阳热能,该聚热板的配置必须避免周遭存在遮蔽物,或是保持该聚热板周围的净空,当一区域置放该聚热板后,该区域的邻近空间便产生其它对象摆放的限制。
如此一来,为了达到空间的有效利用及提供一稳定的动力来源二个基本需求,传统的太阳能集热式动力系统存在改良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该热式动力装置可降低系统因日照量变化所造成的能量供应不均,使该集热式动力装置能产生更多的能量。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该热式动力装置可浮于空中,减少地面空间其它摆设的限制。
为达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包含有:
一种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包含:一座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具有一第一工作流体;一集热组件,结合于容置空间的开口端,使该容置空间形成一密闭空间;一导热组件,由一导热管一端管口连接容置空间,该导热管的另一端管口连接一泵,该泵由抽取口抽取容置空间的第一工作流体;及一热机,由数管路连通一压缩机、一热交换器及一气涡轮机,该气涡轮机连接一发电机,该热交换器与第一工作流体作热交换。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集热组件具有一透光层、一集热层及一集热板,该集热层的一表面连接该透光部,另一表面连接该集热板。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透光层设有数聚光部。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数聚光部形成弧凹表面。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集热层设有数第一集热部及数第二集热部,该数第一集热部及数第二集热部间隔设置,且该数第一集热部与该数聚光部对应设置。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数第一集热部还可以形成渐窄的斜度设计。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数第二集热部填充一温室气体。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集热板设有数集热道,该数集热道对应设置于该数第一集热部的窄部。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导热管设于数集热道内。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第一工作流体为一氦气。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座体的材料为一绝热材质。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热机还可以另设有一预热器,该预热器设于压缩机与热交换器之间。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其中,该热机的数管路内具有一第二工作流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该热式动力装置有较佳的储热效果,可减少热量的逸失,具有使该热式动力装置产生更多的能量的功效。
本发明的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该热式动力装置有滞空的设计,具有减少地面空间其它摆设限制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立体图。
图2:本发明浮力式太阳集热动力装置剖视图。
其中:
〔本发明〕
1座体 11容置空间
2集热组件 21透光层
211聚光部 22集热层
221数第一集热部 222数第二集热部
23集热板 231集热道
3导热组件 31导热管
32泵 321抽取口
4热机 41压缩机
42热交换器 43气涡轮机
44发电机 45预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屏东科技大学,未经屏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5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