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水软铝石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225576.4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23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木户健二;满仲宏文;木方宏和;冈田顺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合石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F7/02 | 分类号: | C01F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张志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水软铝石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针状一水软铝石,其特征在于:在水中使氢氧化铝与镁、镍、锰或钴的醋酸盐、甲酸盐、丙酸盐、硫酸盐或硝酸盐处于加压状态,在180~250℃的温度下进行水热合成从而得到,为针状,平均粒子长度为1~10μm,长宽比超过30并为90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状一水软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镁、镍、锰或钴的醋酸盐、甲酸盐、丙酸盐、硫酸盐或硝酸盐与氢氧化铝的混合比例按照摩尔比为1∶0.5~1∶40进行水热合成。
3.一种板状一水软铝石,其特征在于:长宽比为10~35,比表面积为10~30m2/g。
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状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中使选自钙、锶、钡中的至少一种碱土金属化合物与氢氧化铝处于加压状态,在150~300℃的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对其反应生成物进行酸处理、水洗,去除残留碱土金属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板状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土金属化合物为选自氢氧化物、氧化物、氯化物、硫酸盐及有机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6.一种六角板状一水软铝石,其特征在于:形成大致六角板状,长径与短径比为1~1.3,并且长宽比为40~100。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六角板状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氢氧化铝与硼酸或硼酸的钠盐、钙盐、或铵盐,添加选自钠、钾、钡、钙及锶中的至少一种氢氧化物或铝酸盐作为pH调整剂,将pH调整为8以上的状态下,在130~250℃的温度下进行水热处理。
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6所述的六角板状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氢氧化铝与硝酸、醋酸、甲酸、丙酸、硫酸、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或这些酸的钠盐、钙盐、或铵盐,添加选自钠、钾、钡、钙及锶中的至少一种氢氧化物或铝酸盐作为pH调整剂,将pH调整为8以上的状态下,在130~250℃的温度下进行水热处理。
9.一种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压力容器在水蒸气环境下加热氢氧化铝粉的同时进行干式养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的一水软铝石为板状。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加热温度为140~300℃。
12.一种立方体状一水软铝石,其特征在于:长径为1.3~3.5μm、长厚比(长径/厚度)为2.00~3.50、长径与短径比(长径/短径)为1.68~1.37、短径与厚度比(短径/厚度)为1.42~2.55。
1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2所述的立方体状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设定水比使生成一水软铝石后的反应滤液中含有的钠离子浓度为0.001~0.100质量%,将氢氧化铝作为原料进行水热合成。
14.一种针状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中使镁化合物与氢氧化铝处于加压状态,在190~250℃的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针状一水软铝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化合物为选自醋酸镁、氢氧化镁及硼酸镁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16.一种须状金属化合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将镁、锰、镍或锌的甲酸盐、醋酸盐、丙酸盐或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铁中的至少一种混合进行水热处理而制备。
1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6所述的须状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镁、锰、镍或锌的甲酸盐、醋酸盐、丙酸盐或氢氧化物与氢氧化铝及氢氧化铁中的至少一种混合进行水热处理。
18.一种须状金属复合氧化物,其特征在于:以下列结构式(1)所表示,含有尖晶石型构造,
AB2-XCXO4…(1)
(式中,A表示镁、锰、镍或锌原子,B表示铁原子,C表示铝原子,x的范围为0<x≤2)。
19.一种须状金属复合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500~1600℃的温度下烧结权利要求16的须状金属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合石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河合石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55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污泥化学干化后的污泥循环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吨包装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