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的晶闸管压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5795.2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0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贺之渊;李强;栾洪洲;李云鹏;庞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25/07 | 分类号: | H01L25/07;H01L23/32;H02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块化 电平 电压 换流 晶闸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由多个单个半导体或其他固体器件组成的组装件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的晶闸管压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缓解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是大势所趋。但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分散性、间歇性的缺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在采用传统的交流输电技术或常规直流输电技术并网时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将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的扩大而日益突出。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一种基于全控型器件和脉宽调制的新技术,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简称VSC)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核心装备。柔性直流输电的控制方式和运行方式灵活,传输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可以独立控制,而且适合中小功率的系统运行,目前已有12个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在运行。以VSC为换流单元的柔性直流输电所具有的技术经济特点十分适合不同规模的风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电压源换流器既能满足不同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需求,也能满足整个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要求,避免因采用其他输电方式对电网产生的不利影响。
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是VSC的一种新型拓扑,是目前既能有效增加换流器电平输出数、降低输出波形畸变率,又能适用于高压大功率的功率变换、传输场合的拓扑结构。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由数百个甚至数千个电气和结构上相同的基本功能单元(简称子模块)的正负极级联而成,是集成了一次设备、二次控制保护系统、结构、冷却系统和屏蔽系统的有机整体。每个子模块电气上自称系统,都是一个完整的VSC,是VSC的最小功能单元。能够实现变流、通讯等所有功能;同时子模块结构上独立,数个、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子模块相互级联并通过系统的协调控制,实现较高电压等级、较大功率的换流功能。
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与传统二极管箝位型和电容箝位型多电平结构不同的是,它是由一系列电气和结构上均相同的子单元级联而成,易于规模化生产、整体布局设计容易、安装检修以及未来增容扩展方便;而与级联H桥型多电平结构不同的是,它有共同的直流母线,可用于输电领域。
以半控型器件晶闸管为核心的换流器在大规模电力传输中已经取得较为广泛的应用。晶闸管压装结构是保障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的子模块安全稳定运行的一个关键部件。在这个复杂系统中,空间显得尤为重要,因而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拓扑的优势,具有良好结构设计的晶闸管压装结构是个关键。
现有关于晶闸管压装结构的专利技术有:
授权公告号为CN201780970U、授权公告日为2011.03.30、发明名称为《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用晶闸管压装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直流输电换流阀的晶闸管压装机构,该机构使晶闸管压力分布均匀、压力控制精确、易于操作、便于维护,能有效保证晶闸管压装力要求,满足晶闸管长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且操作简单高效。
授权公告号为CN201549484U、授权公告日为2010.08.11、发明名称为《一种晶闸管压装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直流换流阀的晶闸管液压式压装装置,该装置利用的液压系统压力控制精确、易于操作。
又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1348995Y、授权公告日为2009.11.18、发明名称为《一种晶闸管阀的压装机构》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电力系统可控串联补偿装置及静态补偿装置中,或者大面积平板型晶闸管及高压等级的晶闸管阀中的晶闸管压装机构,该压装机构结构简单、操作省力、维修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的晶闸管压装结构,所述压装结构机械强度和电气绝缘强度高,压紧结构安全可靠,性能稳定,晶闸管受力均匀,安装检修方便;且压装结构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电压源换流器的晶闸管压装结构,所述压装结构包括晶闸管、碟簧、压装框架和绝缘体;其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分别压装有正母排和负母排,所述碟簧设置于所述晶闸管的阳极侧或阴极侧,所述晶闸管和所述压装框架之间绝缘处理方式包括:
所述晶闸管的阳极与所述阳极侧碟簧之间设置所述绝缘体;
所述晶闸管的阴极与所述阴极侧碟簧之间设置所述绝缘体;
所述压装框架与所述晶闸管的阳极侧和阴极侧之间分别设置绝缘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57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