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结构及形成方法和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226193.9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31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甘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544 | 分类号: | H01L23/544;H01L2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结构 形成 方法 | ||
1.一种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半导体衬底,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第一区域内的若干多边形有源区,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第一区域内且形成在所述有源区周围的浅沟槽隔离结构,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第二区域内的离子掺杂区;
覆盖所述有源区和浅沟槽隔离结构的栅氧化层,位于所述栅氧化层表面的多晶硅层;
覆盖所述半导体衬底和多晶硅层的介质层,位于所述多晶硅层表面且贯穿所述介质层的第一导电插塞,位于所述离子掺杂区表面且贯穿所述介质层的第二导电插塞;
位于所述第一导电插塞和介质层表面的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导电插塞和介质层表面的第二金属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区的形状为矩形或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区的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第一区域内形成的有源区数量范围为100~10000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相邻。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第一区域内形成若干多边形有源区,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第二区域内形成离子掺杂区;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第一区域内形成浅沟槽隔离结构,所述浅沟槽隔离结构形成于所述有源区的周围;
在所述浅沟槽隔离结构和有源区表面形成栅氧化层,在所述栅氧化层表面形成多晶硅层;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和多晶硅层表面形成介质层;
在所述多晶硅层表面形成贯穿所述介质层的第一导电插塞,在所述离子掺杂区表面形成贯穿所述介质层的第二导电插塞,在所述第一导电插塞和介质层表面形成第一金属层,在所述第二导电插塞和介质层表面的第二金属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浅沟槽隔离结构的工艺为高密度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与待检测的半导体器件采用同一形成工艺形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与待检测的半导体器件在不同晶圆中形成,或与待检测的半导体器件在同一晶圆中形成。
10.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检测结构进行检测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检测电压施加到所述有源区和多晶硅层两端;
通过测量所述检测结构的栅氧化层的击穿电压,检测出所述有源区转角表面形成的栅氧化层是否变薄、所述有源区转角是否受损;
根据所述检测结构的检测结果,判断待检测的半导体器件有源区转角是否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22619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分切机空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电动剃须刀